十号早晨八点,江宇骑着摩托来到了大队。
一进大队院子就见供销社门口聚集了有大概二十多人,绝大部分都是男的,还有三个女人。
这些人估计就是曾经在鞋厂工作过的人了。
江宇在人群中扫了一眼,发现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自己还认识,毕竟一个大队的人。
李金友从队部走了出来:“这些人都是曾经在鞋厂干过活儿的人,基本上都来了,你们过来!”
这些人就围拢在队部门口。
“这是咱们大队黄岭村的江宇,也是公社鞋厂的现任厂长,他有话要和你们这些曾经在鞋厂工作过的人说。”
说完就退居二线,把c位让給了江宇。
众人看着江宇表情各异,鞋厂厂长?
鞋厂又要开业了吗?这个青年是新的鞋厂厂长?可够年轻的。
“是这么回事儿,公社要重新上马鞋厂,我很不幸地...是很荣幸地成了鞋厂的新任厂长,大家既然都在鞋厂工作过,我想问还有没有愿意再到鞋厂工作的?”
人群出现了短暂的冷场,然后有人开始窃窃私语。
“我是不去了,鞋厂还欠我两个月工资没给呢。”
“我也不准备去了,我现在跟着我们村儿瓦匠班儿干活,一天挣五六块钱儿也挺不错的。”
“是啊!离家那么远,本身工资还不高,最主要的是没准儿,我也不准备去了。”
江宇一听,这不行啊,这怎么都是负面消息?
“大家听我说,大家如果是闲离家远,这个不用担心,鞋厂将搬到咱们蜂窝铺,就是我身后这片厂房。”江宇回头对着南边那排厂房一指。
“鞋厂搬到咱们凤窝堡村,这样你们干活就离家近了,而且我保证,你们的收入肯定会比以前的鞋厂高。”
“黄岭老江家小子,我们知道你是咱凤窝堡村的妖人,但鞋厂从开业那天起就半死不活的,你能让他兴旺起来?”
一个四十来说,看着很有点派头的中年人问道。
“这个大家可以放心,我不但会让鞋厂兴旺起来,还准备让咱们的产品走出国门,为国家创汇。”
这个可不是江宇信口开河,他已经想出了可以出口创汇的产品,而且相信这个产品一定能成功。
这个产品一旦成功,尖山鞋厂就真的可以牛笔一阵子了。
“老姜家小子!你这不是忽悠我们吗?鞋厂能不能活都两说,你这怎么还扯出出口创汇来了?”
“我现在说什么大家都会以为我是在吹牛,没有实际内容,那咱们就不扯那些虚头巴脑的,咱们来点儿实际的,愿意重回鞋厂工作的人,以前鞋厂欠你们的工资我来负责补发,你们看怎么样?”
鞋厂的工资一个月才三十块钱,全鞋厂二百五十多人,两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一万四五千块钱,这点钱江宇掏得起。
当然,他只是暂时垫付,等鞋厂盈利了,这个钱他自然是要扣回来的。
这个建议对这些农民来说还是很有诱惑力的,在一个年收入只有几百块钱的年代,六十块钱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大钱。
“那要是不回鞋厂的人就不给吗?”起先那个表示不回鞋厂干活的人问。
“那个就不归我负责了,你得去管公社要了。”
你不回来干活江宇当然不会管,那又不是他欠下的债。
问话的人挠头,似乎陷入了犹豫之中。
“有愿意回鞋厂来干活的到我这里报个名。”
江宇掏出一个笔记本,蹲在地上把笔记本铺在腿上开始记名。
姓名,性别,哪个村的,以前在鞋厂干什么工作都一一详细的记录下来。
第一个留下名字的就是那个看着有点派头的人,他叫刘金生,凤窝堡村大许家村人。
“刘师傅!您原来在鞋厂是车间主任?”
“原来我是箱包车间主任,后来箱包砍了,我就成了炼胶车间主任了。”
“刘师傅您别走,等我统计完有话和您说。”
刘金生的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他带头留下了名字,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一共十九个人。
这十九人中,车间主任一位,班长三位,还有两位是跑供销的。
“明天开始,公社可能就会组织车和人力往咱们凤窝堡村搬家,我估计从搬家到安装到开工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大家如果家里没活儿,可以到这里来帮忙,到时候给大家算出勤,好了!大家如果没有什么问题,可以回去了。”
一个日产三四百双鞋的小鞋厂,一个月的时间应该足够用了。
有人又提了一些问题,江宇耐心地进行了回答。
九点半左右,众人散去,只剩下江宇留下的六个人。
这六个人就是刘金生和那两个跑供销的和三个班长。
“刘师傅!您刚才说您原来是箱包车间的,这个您能介绍一下吗?”
刘金生点点头:“原来鞋厂还没有的时候,现在的鞋厂是箱包厂,比鞋厂早了一年吧,那时箱包厂干的其实挺好的,一年怎么也能盈利个三万两万的。但是李景岩不知是脑袋进了什么水,又弄了个鞋厂,你弄个鞋厂也没什么不对,但千不该万不该把箱包砍了。如果箱包不砍,鞋做的不好不还有箱包找找吗,这下好了,三年不到,鞋厂就完蛋了。”
“刘师傅!以前箱包都生产什么产品?”对于鞋厂的历史江宇没什么兴趣。
他要出口创汇就指望它了。
“就是旅行包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