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星空中旅行,璀璨耀眼的星河就是旅途中俯仰可得的最美的画卷。
如果苍穹之上真有诸天众神,那么美妙的星河就是众神们最好的画作。
而在中国的画技之中,独有一种“泼墨”之技,它作为中国书画创作的一种墨法,古已有之。
相传唐代王洽,以墨泼纸素,脚蹴手抹,随其形状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见《唐朝名画录》)。
王洽师事郑虔、项容,虔对水墨向来“用心”,荆浩评论项容“用墨独得玄门”,这些对王洽影响都很大,所以王洽在绘画上以“泼墨取胜”,有着师承用心玄妙的关系。
相传王洽疯颠酒狂,醉后常常“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素”。“凡欲画图障,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
明代李日华《竹画媵》亦有云:“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
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有云:“墨曰泼墨,山色曰泼翠,草色曰泼绿,泼之为用,最足发画中气韵。”
传至后世,凡笔酣墨饱,或点或刷,水墨淋漓,气势磅礴,皆谓之“泼墨”。
一般作画时,未裱画件上不慎溅上墨迹,常常会有碍观瞻,但也是技法玄妙之神手,可以随机应变,化腐朽为神奇,以泼墨之技法变通作画,或化巨石苍松,或为禽睛兽眼,无不神妙自然,活灵活现。
而苍穹之中,浩瀚星辰自然而然所形成的星空图画,也同样不乏“泼墨”之作,不知又出自哪位天神圣手。
天空的星星和星云明亮的有很多,除了特别耀眼的亮星,人们常常看到的是星云。
星云是由宇宙中的尘埃及气体所形成的,其主要成分是氢气。简单来说,星云可分为四类:发射星云、反射星云、暗黑星云及行星状星云。
发射星云是受到附近只热光量的恒星激发而发光的,多呈红紫色,在天空中有很多为人熟悉的发射星云,如m42猎户座大星云,其目视星等为4等,肉眼可。它距离地球1600光年,而直径为30光年。
此外最为著名的是明亮的火焰星云。在猎户座方向上,有一个星云具有明显的辉光以及黑暗的尘埃带,那就在影像的左侧看上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一样的火焰星云。这片火焰星云是猎户座复杂分子云的一部分,其中恒星形成区域包括著名的马头星云,就位于影像的右侧。御夫座ae星又名为火焰星,周围的星云ic405又被称为“火焰星云”,这个区域像是充满着了因火燃烧而产生的烟尘,但其实这些都和火无关。一般的火焰是物质和氧分子发生剧烈反应的结果,只有在具有相当氧浓度的环境才会发生,而在星空中这种高能量但又缺氧的环境中,火焰实际上不可能存在。影像中像烟尘一样的物质,其实大部份是散布在星际空间中的氢,也含有少量碳质的尘埃颗粒。靠近星云中心的御夫座ae星非常炽热,发出的蓝色星光能把周围物质的电子撞飞出去。当质子再和电子复合时,会发出辐射,形成大片的发射星云。火焰星云距离约1500光年,大小约5光年,用小型望远镜就能观测到它。因为它的辉光和黝黑的尘埃带,所以看起来很像是一盆火。
与呈色的发射星云不同,反射星云本身不发光,是靠反射附近恒星的光线而呈发光状的,这些由以散射星光而反亮的星云统称为反射星云。
散射其实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例如地球上平日的蓝天白云,就是因为阳光中的蓝色光被空气中的粒子散射,使到整个天空也变成蓝色。为什么只有蓝光被散射呢?原因是波长较短的光更容易被散射,所以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到整个天空。
由于恒星大多发出强烈的可见光蓝色光谱,而尘埃散射蓝色光也更胜于红色光,因此反射星云也大多以蓝色为主。
反射星云的光度较暗弱,较容易观测到的是围绕著金牛座m45七姐妹星团的反射星云,也称弥漫星云。在冬夜星空中,凭肉眼也能看出七姐妹的六颗星。在这些星背后,还可以见到一些朦胧像薄纱般的星云。在透明度高的无月夜晚,利用望远镜,便可看到整个星团是被后面淡蓝色的星云所包裹著的,那是一种让人有点忧郁的安静的颜色,在星际旅行之中,这种色彩常常被看见。
此外还有ngc1999,一个充满尘埃的亮星云,位于猎户座,距离地球1,500光年,也是一个反射星云,是被明亮的变星猎户座v380所照亮的。
璀璨的星河之中,却也充满了暗黑物质,比如暗黑星云尘埃云。也有称这种云团称为“博克球状体”它是尘埃颗粒的聚集物。博克球状体是更大一些名为“分子云”的气体尘埃云团留下来的遗迹。这些大型云团又是恒星们的诞生地,因而又被人们称为“恒星摇篮”。一团分子云可以囊括一千万个太阳般大小的恒星!而这些暗黑的尘埃颗粒可以将自己身后的星光完全阻挡住,让它们组成的区域看起来就像漆黑一片、空无一物一样。
暗黑星云就如国画中的泼墨一般,像国画中的一摊墨渍,也像星空背景明亮星河巨幕下的一个空洞,不过这个黑斑实际上只是漫天的明亮星河所衬托出来的一块小小的独立的尘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