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
忽然听到数声炸响,这是鸣放礼炮的声音。
然后又有几名道士来到了早就摆好的香案之前进行请神仪式。
因为古人对于科举的重视程度极高,考试的时候不只要有考官监考,还要请四方神明一同监督守护。
等到请神仪式完毕之后,礼炮又响了几声。
众多参加乡试的秀才便在差役的指挥之下井然有序地排成了长队,朝着贡园大门鱼贯而入。
春桃和春杏将周腾送到了贡园门口就不能再前进一步了,周腾只好自己一个人跨着考篮走进了贡园。
考篮之中放着未来数天的吃食和上好的笔墨,像周腾这种有神通的倒不怎么在意,可是对于普通的秀才来说,乡试除了本身的难度以外,吃喝拉撒方面也增添了不少考验。
至于会受多大影响,这就要看考生本身的能力了。
其实这也就是无形之中的一项考核。
朝廷取士吸取了前朝的教训,首先对于八股聘文没有那么看重了,更看重以实际出发的策论,另一个就是士人本身的能力。
说到底,大顺太祖是靠着民间起义改朝换代,就很在乎实际的能力。
一众秀才进了贡院之后不能直接考试,还得要经过检查,以免有人作弊。
乡试是秀才取举人的考试,这是科举道路上特别关键的一步。
因为在举人之前,虽然秀才也算是士大夫的一员,可是却是最底层的,话语权不是特别大。
而一旦成为举人,那就是真正成为了正式的统治阶级。
就算有的举人暂时没补不到官,乃至是一辈子都补不到官,却也可以进行政治活动,最常见的就是衙门颁布乐政令的时候都会和举人通气,然后县里面的事情也都会和举人商议,甚至还有无职举人与在职县令同堂审案的情况。
更重要的是,举人一辈子补不到的官很少发生,除非是本身不想做官。
否则的话,朝廷有专门的针对性的制度,基本上能让每个举人都有官做。
所以在乡试的时候,检查的时候没有人敢放水。
周腾本身之前就参加过院试,朝廷对于院试的检查就极为严格,到了乡试更是严格的没边。
即使是连头发丝都不会放过。
不过虽然检查的严格,但是因为能参加乡试的都是秀才,而且说不定其中的某个人等到放榜之后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举人,所以这些从事检查的差役都不是那种小地方官差,而是专门从郡衙之中调来的精锐官吏,有不少还是各府衙门之中的吏头,所以一个个行事都十分老练,规矩十分得当。
而让周腾没想到的是,在检查之中竟然真的抓到了好几个私藏夹带的考生。
这几个人直接就被堂官当场收押,面临着严酷的刑罚。
科举舞弊是重罪,这些人基本上都玩蛋了。
其实细细想来,有人抱着侥幸心理,想要作弊也是很正常的事。
因为科举考试对于古代的学子实在是太重要了!
比现代所谓的那什么升学考试重要了千百倍。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总有人会铤而走险。
大半天的时间过去,总算检查完了,怪不得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周腾这时才真正进入了考棚。
为了考试不被打扰,还有不能够相互借鉴,所有考棚都被分成了独立的小隔间。
其中已经摆好了乡试专用的宣纸,同时还有一个木头盒子。
打开盒子一看,里面有一个锦囊,他知道,这应该就是考题了。
春闱正式开启的时间应该是在明天,但是所有的惯例都是提前发题,做了也就做了,反正大家都一样。
这也就导致乡试说的是九天,其实一直是十二天。
乡试的考题不会特别的难,首先就是要考验考生对于圣贤经典的掌握程度,之后会考一些杂论,比如治水典狱征税等等方面的东西,还要根据考官给出的题目写出一到三篇策论。
相对于前朝来说,已经非常开明了,不再拘泥于八股取士,虽然上面依旧对于八股聘文依旧情有独钟,但是已经不再成为必选项目。
前朝的时候,科举考试的文章必须是八股文,要求的特别严格。
所谓的八股就是文章的八个部分,也就是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这八股组成,所以才叫做八股文。
同时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考生所表达的意思也绝对不能和四书五经有什么出入,到了前朝末期更是严格规定,必须要和朱熹“朱圣人”的意思相同,否则就会直接落选。
同时八股文还要每一句都要对仗,字数不能多也不能少,前一句和上一句的词语还得要对得上,所以这就极大的限制了考生能够表达的方式,前明后期的衰败,八股取士策略在很大程度上立了“大功”。
大顺朝就开放了很多,甚至连南明小朝廷都产生了革新,不再完全使用八股取士。
只不过无论形势再怎么变化,各个考生之间终究还是会分出个上下高低。
因为周腾本身有倚仗,所以他一点都不着急也不焦虑,可是别的考生大多数都没有他这么好的心态,很多人刚一提笔就脑袋一片空白,写上去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考官看了能通过才怪。
写了一会儿,周腾准备休息一会儿,吃点东西。
篮子里面带的都是干粮,不过在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