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批匈奴兵,朕不准备杀了,虽然他们都该死,但朕决定大赦天下,给他们换一个死法。”
卫安看着群臣的反应不一,平静的说道,“马上要北征斯拉夫,朕准备让这些匈奴人充当前锋。”
听说又要打仗了,一众朝臣开始议论纷纷。
“反对出兵的,可以站出来说,诸位可以畅所欲言,朕不是独断专行之人!”卫安扫视了诸葛亮和郭嘉一眼,“若是没有反对的,此事就这么定了!”
郭嘉和诸葛亮自然都对出兵持赞成态度,如今大武兵强马壮,粮草充沛,扫平斯拉夫自然是不在话下。
况且,按照陛下的观点,部队是要到战场上去历练的,只有经过战争洗礼的将士,才能成长为大武真正的勇士。
“就这么定了!”卫安一锤定音道,“相对于斯拉夫人而言,朕以为,还是匈奴人要更亲近一些,所以朕决定免这批匈奴人一死,让他们为朕开疆拓土。”
“以后,对待匈奴降卒就这么处置。”卫安话题一转,“此次北征斯拉夫可自愿请命,不知诸位卿家谁愿为将?”
卫安话音刚落,就见赵云、关羽、张飞、黄忠、徐晃等一众武将纷纷排众而出。
“臣赵云,愿领兵出征。”
“臣张飞,愿领兵出征。”
“臣黄忠,愿领兵出征。”
“臣徐晃,愿领兵出征。”
“臣关羽,愿领兵出征。”
......
“好!”卫安见众将士争先恐后,很是高兴,“我大武男儿果然都是悍不畏死,如今我大武兵强马壮,何惧一个小小的斯拉夫。”
“只是,五虎上将乃是我大武的传奇,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英雄,此次只是对付一个斯拉夫而已。”
“曹爱卿!”卫安看了一眼曹操,“若是由曹爱卿出征斯拉夫,不知意下如何?”
上次的刺杀一事,卫安并没有得着真凭实据,但卫安心中明镜似的,估计是与曹操脱不了干系。
曹操一愣,慌忙出列道,“臣,愿为陛下效忠!”
见贾诩默不作声,卫安笑道,“贾爱卿,可敢前往斯拉夫一趟否?”
“有何不敢,臣愿为陛下效死!”
卫安直接点了贾诩的名字,贾诩显然是愣了一下,但还是应了下来。
贾诩这人,很是惜命,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他是不惜牺牲任何人的。
贾诩少年之时,他和几十个路人,一起让氐人捉住了。
贾诩临危不惧,骗氐人说:“我是名将段的外孙,只要你们放了我,我的家人一定会给你们厚礼的”!这个,是东汉当时最厉害的边将,一生与羌人大战180场,杀得西凉血流成河,铁血手段让西羌俯首称臣,东羌举族全灭。
氐人一听,这是抓了段的外孙?顿时吓得魂飞魄散,放贾诩之前,还不忘和他定下盟约,联络一下感情。
但贾诩却逃生了,却没有为同行的数十人说一句话,因此这些人全部遇害。
从氐人的态度来看,贾诩只要说一句求情的话,这些人都能获救,但他没有说,因为他不会让自己多承担一丝风险,这就是贾诩的狠辣和自私。
贾诩有这样的性格,后来会作出劝李傕郭汜攻打长安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来董卓已死,王允虽有私心,但本质上还是忠臣,假以时日,恢复朝廷声威,甚至削弱地方诸侯,也不是没有可能,献帝很有才干,长大之后,以早年董卓之乱为戒,再创盛世未必不可。
但贾诩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怂恿李傕、郭汜毁了长安朝廷。
以贾诩的才智,他不会不知道朝廷毁灭之后,天下将会大乱,百姓将死伤无数,但他还是完成了最后一击,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是比自己性命更重要的。
贪生之人有贪生之人的用法,贾诩虽然自保为先,但他的战术、应变才能,甚至比曹操更优秀。
历史上曹操打张绣的时候,贾诩是张绣的谋主,曹操撤军之际,张绣要率军追击,贾诩说追了一定会败,不久后,曹操果然安排精锐断后,打得张绣损兵折将。
但看着大败而归的张绣,贾诩反而说:现在追击,一定会大胜!张绣半信半疑,迫于贾诩的名气,只能硬着头皮再冲一次。
结果,一群士气低沉的败兵,这次竟然打败了曹操的后军。张绣非常不解:为什么士气高昂的时候,都不是曹军对手。打了败仗后,反而能击败曹操后军?
贾诩解释道,“曹操用兵谨慎,撤兵前一定让精锐断后。你不是曹操的对手,我们的部将也不如曹军将领,所以我不让你追击,追了一定会败。但曹操急着撤兵,一定是许昌有十万火急之事。击败您的追击后,他会带着精锐迅速撤回许昌,这时您再次追击,一定能击败那些没了精锐的曹军。”
如此短的时间内,贾诩不仅没有因张绣损兵而心痛,还冷静的想清了曹操的心情的处境,这就是他对人心可怕的洞察力。贾诩对人心的把控,甚至还化解了张绣与曹操的血海深仇。
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时,张绣在宛城,至少有两万多精锐,且多为凉州骑兵。曹操兵力本来就是劣势,根本不可能分兵5万守许昌。只要张绣攻击许昌,断了曹操后方粮道,曹操必败,袁绍必胜!
可贾诩却劝张绣,在曹操最危难之际,全军北上攻击袁绍!理由很简单,袁绍势大,帮他只是锦上添花;可曹操弱小,这是雪中送炭的功绩。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