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斗争从来都是如此,除非到了真正你死我活的关头,否则的话时刻都有可能有变数的产生。
这里提到的变数,指得不仅仅是优势的改变,同样也有百官的站队问题。
在最后的图穷匕见之前,朝堂之上的各个势力之间,除了互相攻讦之外,同时也在不断地挖人。
只不过,有些人能挖,有些人却不能挖罢了,
景王亲舅舅的身份,导致武成侯和景王高度绑定,在这种情况下,按理来说武成侯根本不可能有改变站队的机会。
不论别的,家族的利益就会驱使着武成侯在只能支持景王的路上一去不往返。
除非景王公开表示放弃。
但是武成侯却是一个例外。
武成侯却不仅仅是景王的舅舅,同时也是掌管南疆十万大军的边关大元帅。
诚然,这十万大军中有六万都是水师,但也足以证明他掌握的力量有多么的强大。
自古外戚都会被皇帝限制,不被拥有太大的权力,但武成侯能够顶着重重压力坐到这个位置,足以看出他的能力。
更不用说武成侯的身后还有大量和他站在一起的勋贵。
手中的兵权,自身的能力,身后的勋贵……手握这样一份强大的力量,足以让一些人——比如成王一定程度地忽略武成侯是景王舅舅这一现实情况。
诚然,和景王之间的关系导致武成侯一旦改变站队,便无法再进入权利的中心。
但不论如何,武成侯起码有了选择的机会,只要能够及时看清局势,便不用被景王连累致死。
在武成侯的心里,自然还是更愿意景王成为下一任皇位的继承者的,但在成王陡然爆发出了更强的竞争力后,原本应当是势均力敌的景王却一下子调入了尘埃了。
也因此,武成侯虽然有些不甘,但还是转而向成王表达的了善意。
不过因为景王一直没有不放弃,让他心中还是存留了一丝奢望,因此这份善意也表达的拖拖拉拉。
这也是成王至今未同意武成侯投靠的原因。
如今除了文成之外,他已经获得了一些勋贵支持是一方面原因,而更重要的缘由便是成王不能容忍武成侯在站队之后还拥有二心。
但是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成侯愈发不觉得景王会有成功的希望。
因此,他现在开始旁敲侧击地劝说景王放弃对于皇位的争夺——武成侯心中也清楚,只有景王放弃了对于皇位的争夺之后,他才能被洗去拥有二心的嫌疑。
如此,成王才有可能接受他的站队。
或许有人疑惑,为何武成侯不选择站队裕王,毕竟看起来裕王的竞争力也不少。
然而这里面却有一个问题。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京城就是这个人的脑袋,而皇帝和朝廷便是这个人的大脑。
一个人可以说自己的手很强壮,脚很强壮,但是最终控制整个人行动的,却还是那个隐藏在坚硬的颅骨下看起来很脆弱的大脑。
帝辛折腾了这么多年,在北疆实行的那些政策也就罢了,但是贡献煤炉,消灭突厥,乃至现在的远征,对于大离来说无不是千古之功劳。
但即便是如此,他在皇位上的竞争力也就堪堪和成王追平,甚至还略有不如。
而成王,除了那次平叛二皇子的造反之外——事实上就算二皇子策反了几位供奉,但以皇宫内的底蕴他还不一定能够成功,再之后还有别的政绩吗?
没有了,成王仅仅是获得了朝堂上大多数官员的支持,在皇位上的竞争力就几乎无人可比了。
再举一个更浅显的例子。
景王一个好色暴虐之徒,当初仅仅是凭借着勋贵集团的支持,便有了和成王竞争皇位的能力。
诚然那个时候成王有意藏拙,但也能看出朝堂百官对于皇子王爷获得皇位有多么的重要。
因此,只要成王没有失去朝堂百官的支持,在武成侯这等混迹了官场大半辈子的人来说,最后的胜利者是成王的概率就是最大的。
哪怕有传言说裕王的背后是那位躺在皇宫深处的老皇帝也是一样的。
而更为重要的是,朝堂之上,最忌讳墙头草的存在。
武成侯第一次改变站队还可以用识时务者为俊杰来形容,但要是第二次乃至第三次改变站队,那么反而会获得所有势力的排斥。
谁也不会接受一个随时有可能当叛徒的人加入自己的势力。
这一点不仅是成王,帝辛也是同样如此的。
既然加入两边的条件都一样,武成侯又为何不选择一个看起来赢面更大的呢?
当然了,对于帝辛来说,这一切他现在还都不清楚。
帝辛安插在京城的那些探子,搜集一些普通的情报还行,而像武成侯和成王这等级别的秘密,却几乎没有任何的渠道。
而八王爷齐王,因为和帝辛一直走得很近的缘故,也必然会在防备的人选之中。
这也导致了,帝辛现在虽然猜到了武成侯这突入起来的热情有问题,但联想到的却是武成侯替他那个外甥景王在算计着什么。
反正不管是什么阴谋,帝辛都不相信会是景王可以制造出来的。
以景王的能力,他若是制定了什么计划,恐怕连武成侯那一关都过不去。
武成侯不可能用麾下的将士去陪景王犯傻,那消耗的可都是他自己的力量。
但不管是为了谁,帝辛现在都搞不懂武成侯这波操作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