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畅并不知道吉温已经将他卖了,他本来以为这种私下交易,吉温只会对李林甫隐瞒,却不曾想,吉温这厮竟然会将一切对李林甫合盘托出。
他心中并不着急,这两日便留在香雪海,察看香雪海搜集的情报,想法子联络朝中有力人物,争取将高适尽快举荐上去。
“你不是郑五么,怎么是你来这里?”这日他正察看着资料,却听说孟州那边的管事派了人来,便召进一看,却是那边的一个佃户。
“郎君还记得小人”郑五极是欢喜下拜:“因为小人做事最上心,如今被提了队头,上面派小人来给郎君报喜了。”
“呵呵,什么喜,你家媳妇生了个男的还是女的?”
“郎君连这个都记得……”郑五更是兴奋:“是一双儿女,双胞胎,若不是郎君恩德,哪有他们
“这话可不能说,若不是你,哪有他们才对,哈哈。”叶畅心情难得愉快,与他开了个玩笑,然后又道:“既是对金童玉女,我得备上红包礼金……”
“庄子上给了,给了一个月足月的假,还给了鸡和肉,郎君……”
“庄子上是庄子上的,我的是我的。”叶畅掏出个荷包,从里面拿出两枚金铸的钱来,推了过去:“这可是我回来后听得的最好消息,取名没有?”
“未取呢,还请郎君赐名。”郑五是个会来事的,虽然在家里早琢磨好了名字,可一听叶畅问,灵机一动便答道。
叶畅也乐于用这种方式培养自己的亲信,郑五能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升到队头,多半是个好的庄客,给他子女取名,拉近彼此间的关系,也是一件好事。
“既是如此,男孩儿便为郑和,女孩儿小字巧娘,你看如何?”
郑五可不知道郑和这个名字的深刻内涵,闻言顿时欢喜,觉得叶郎君不愧是有大学问的,忙不迭地拜谢,还说要让两个还不足三个月的娃儿给叶畅磕头。叶畅笑着应过之后,郑五才想起正事:“不过,小人来,却是田里的木棉丰收,特来向郎君报喜,二千二百亩田,总共收了二十五万三千斤棉。
“棉花一共收了二十五万三千斤……是大斤?”叶畅听得这个数字,也不禁喜道。
“是”
唐的大斤,约当于后世零点六五公斤,这么一算来,此时棉花产量亩产不过是一百一十五大斤,也就是后世的七十五公斤左右。不过,这是籽棉,而非皮棉,按照郑五的说法,若折成皮棉,便还要缩掉三分之二的重量。二千二百亩田,总共产皮棉五万五斤公斤,虽然这有唐时一亩较小的因素在里面,可放在后世,这数字当真不能算什么。
但在此时的大唐,却已经相当了不起的了。即使是制成棉衣,也可以制成两万件以上了。
按此时吉贝布在中原的价格,这就是三万贯以上的收益,扣除成本,也有五六千贯的利润。
“这数字,报到玉真长公主府了么?”叶畅正琢磨着寻谁来举荐高适,此时心中一动便问道。
玉真长公主不适合为举荐人,但玉真长公主在京城里人面广,她来找这个举荐人完全没有问题。
“棉花摘完不久,得知郎君回来的消息,上头便派了小人来,如今长公主那边,应该有数字,但未必准。”郑五小声地说道。
他虽是佃农,却还有些精明,叶畅顿时会意,只怕这个数字还在保密之中。庄子里肯定还有玉真长公主的忠仆存在,但这些人得到的,只会是个大概数字。
叶畅却是一笑。
他不准备向玉真长公主等保守这个秘密,因为他知道,整个行业链条之中,最赚钱的部分并不在于棉花的种植。
“很好,很好”叶畅笑道:“你远来辛苦,先歇息去,在长安城转转,给你家娘子和两娃儿买些东西去吧,若是没有钱,只管寻这香雪海的账上支取。”
打发走郑五,叶畅起身,背着手在屋子里转了转,然后回到座位之上,开始提笔写信。
信是给玉真长公主的,此时叶畅觉得,不用主动去寻玉真长公主了。只要看到这封信,想必这位李隆基的妹妹会迫不及待地来寻他才是。
写完之后,他正准备命人将信送到玉真观去,恰恰这时,看到高适走了进来。
“达夫兄今日回来得挺早啊。”
“兴尽便散,长安也就是这么回事。”高适目光在叶畅面上打了个转:“倒是十一郎你,今日甚是欢喜的模样,不知是为何啊?”
“孟州来了人,说是木棉丰收了——二千亩收了二十五万大斤的棉花。”
“这似乎不多啊?”
“确实不多,不过是因为第一年种罢了,只要风调雨顺,以后还会增,估计几年后,二千亩便能收五十万斤,那个时候,这木棉产业,便是无尽财富……”
说到这里,叶畅难以按捺住兴奋:“达夫兄,你可知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项惠及万民的产业链”
产业链这个词,高适早就接受了,不过他还是想不明白,叶畅为什么会高兴到这个地步。
他正待细问,这时南霁云却进来:“外边来了人,这是名刺。”
叶畅接来一看,不禁神情大变。
李林甫。
名刺上只有这三个字,写得也实在算不上美观,但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凌厉。
高适瞄了一眼,也是神情肃然,稍顿一顿之后道:“他怎么派人送名刺来?”
“不知道”叶畅心中突的一跳,想到自己与吉温的密谋,若说哪儿容易出意外,非此处莫属
“我去见见此人,达夫兄请稍候。”叶畅道。
他出来后,看到的是一个青衣人,约摸四十余岁,看上去应该是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