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陆军总长王士珍在南京行营秘书长杨度等人的陪同下,在督军府新闻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高调赞扬萧益民和中央军政部南京行营成立以来取得的巨大成绩,最后宣布:国家总理段祺瑞将在南京展开为期四天的视察。
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中外各界的热烈反响,各种猜测和推断尘嚣直上,总理段祺瑞在燕京政局动荡暗流汹涌的时候突然离开,没有向外公布任何消息就来到南京进行“视察”,已经让社会各界深感意外,如今突然宣布要在南京展开长达四天的“视察”,如此反常的举动,不得不引起列强和国内各政治势力的强烈关注。
外界都瞪大眼睛,紧张地注视着中国一南一北两位实权领袖的会面情况,中外记者云集南京,四处打探,无孔不入,国内各大报纸纷纷刊登专题,对两位南北领袖突然进行会晤的政治背景大肆报道。
正在紧锣密鼓实施政治阴谋、已达到控制段祺瑞政斧这一险恶目的的曰本人,更是如临大敌,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探究“段萧会晤”的详情和内幕。
段祺瑞和萧益民对这一结果早有准备,接下来的三天里,两人一起出现,流连于南京的军营、学校、工厂、建筑工地和南郊的新农业推广试点地区秣陵镇,一同检阅了数以万计的官兵,接见了近千名中小学师生、新老工人和贫苦农民,在视察秣陵镇优质晚稻示范区期间,段祺瑞和萧益民还脱下军鞋、捞起裤脚下田除草,当晚就在田边一户农民家吃了一餐极其寒酸的晚饭,让全镇民众感动得热泪盈眶。
如此一来,许多有关“段萧交恶”、“南北分裂”的谣言,应声消失,不攻而破,无论是陪同视察的各级官员,还是跟踪采访的中外记者,都从段祺瑞与萧益民频繁的亲密交谈和主次分明却又自然从容的举止中,看到两人展现出来的和睦关系,尽管其中有不少做戏的成分,但足以粉碎所有不利于两人的政治形象的谣言,也让担心中国发生南北大战的欧美列强和各省民众大大松了一口气。
但是在每天晚上秘密举行的会议中,段萧两派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得面红耳赤,政坛上的老江湖王士珍、梁士诒等人面对曾经一起战斗过并彼此知根知底的杨度、顾维钧等人时,所有的谈判策略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是通过让出上海的军事统辖权,才勉强保住上海未来三年的民政统辖权,从而保住了段祺瑞政斧每年从上海获取的四千万元税赋。
至于已经被抵押出去无数次的两淮盐税,南京行营大方地退让一步,以提前六个月向中央政斧支付两淮全年盐税总额的方式,保证中央政斧每年在两淮地区获得的两千六百万元利益,但是统辖权必须掌握在南京行营手中,至于两淮盐业是亏是赚,完全由南京行营负责。
诸如此类的利益交锋多达二十余项,虽然双方争论激烈,但好在最终还是达成了书面协议,南京行营拿到了政治上的利益,行政级别和统治权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段祺瑞集团拿到了实惠,每年能够增收两千五百万的税赋,这将有力地保障段祺瑞的统治地位。
双方唯一的重大分歧是对待“林森、蔡元培、于右任等人重组国民党”的政治态度,段祺瑞集团对此坚决反对,萧益民集团则是予以支持,理由很明确:
重组后的国民党再也不是以前的国民党,重组后的国民党不会再奉行暴力革命,不再以极端的暴力手段去达成政治目的,而是奉行温和的改良政策,虽然重组后的国民党依然会对合法执政的政治派别进行批评甚至政治抨击,但是这一切都在法律的允许范围之内,执政党也应该拥有面对不同党派倾听不同声音的胸怀。
可以说,这就是明煮党魁首萧益民的政治态度和政治抱负,也正因为萧益民如此的豁达和开明,才赢得全国各界甚至敌对政党的普遍赞誉,才赢得杨度、王正廷、林白水、顾维钧、张群、龚宝铨、谭延闿等等大批政治精英和地方实权人物的拥护及追随。
有意思的是,段祺瑞和萧益民二人,都不参加双方每天晚上举行的秘密会谈,他们心安理得地聚在一起,喝喝酒散散步,走上古老的城墙,欣赏南京夜景和一旁滔滔东去的宽阔江景,直抒胸臆。
“明天就得回去了,下一次见面恐怕要等到年后春季的全国代表大会了。”
走出清凉门上巍峨镝楼的段祺瑞,来到女墙边停下脚步,指着城中高高耸立的钟鼓楼,感叹地说:
“一鸣真是大手笔啊!以鼓楼为中心扩建的这两条大道,以及重建的排水系统,必将彻底改变南京城的面貌,只可惜要到十月份才能竣工,不知道以后我能否有福气上去走走看看啊!”
萧益民笑着道:“这可不是小弟的功劳,而是南京地方政斧和三十万民众的功劳,小弟只是将去年上缴的税赋原封不动送回去罢了,从投资到设计,再到具体施工,小弟没有说过一句话,都是由本地政斧官员和各界代表自己决定的。
“不过,作为全国政治中心的燕京城,市容市貌也确实该好好整顿一下了……历经元、明、清三朝建设,燕京城的每一栋建筑都有来历和纪念价值,根本不需要大的整治,只需清除满大街的垃圾、煤渣和马粪,燕京这座天下第一城的里里外外就能彻底变个模样,住在里面至少也舒心一些。”
段祺瑞无奈地摇摇头:“你道我不想?谈何容易啊!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