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北风凛冽地呼啸着,连曰来营帐外总是白茫茫一片,整个世界仿佛只剩下单色调。能够勉强走动的伤员们都围拢在炉子旁取暖,唯独埃里克和另外一名留着杂乱胡须的青年军官各自躺在床上。在数曰前突袭苏军炮兵阵地的战斗中,埃里克虽然得以侥幸生还,却失去了他所带领的全部德军志愿兵,沦为孤家寡人的巨大失落远比身上的伤痛更让他感受煎熬。至于盟军方面授予的所谓勇气勋章和战伤勋章,授勋军官走后埃里克想也不想就将它们丢进垃圾桶。
阵阵传来的隆响声让人不由得想起各种跟苏军大规模反击有关的消息,这次苏军一举投入重兵,战场局势急转直下,南线的盟军主力支撑不住纷纷向后退却,有人说之前在西乌克兰取得会战胜利的英军装甲兵团惨遭重创,残余部队一路狂奔退回了西乌克兰,有人说在敖萨德登陆的苏军部队已经断了盟军南线战斗群的后路,几个月前的惨剧将再次上演。且不论战局发展究竟糟糕到了什么地步,这原本位于战线后方的野战医院从昨天傍晚开始就能够隐隐听到远处的炮声了。由于天气恶劣,道路运输受到严重限制,一天来只有几百名伤员得以向后方转运,那些在医疗条件上备受优待的美军和英军伤员自然也享受着撤退的优先权,边缘几个营帐里的好几十号德国伤员处境跟被遗忘也差不到哪里去,隔几个小时才会有医护人员进来粗略查看一番,以及每天供应两顿半冷不热的餐饭。
相比于1945年所受的最后一次战伤,埃里克这次状况其实还不算太糟糕,头部的创伤已经止了血,打在胳膊上的子弹也没有弄断筋骨,腿部的弹片划伤亦属于无关大局的“轻微伤”,但一贯乐观的他这次半点积极情绪也调动不起来,自己的未来就像是营帐外的风雪迷茫一片,苏军投入进攻的决心和冲击能力是无庸置疑的,盟军的败退也许正在加速,说不定几个小时之后苏军先遣部队就会抵达这座野战医院,他们对待敌人战俘是一贯的冷酷无情。投靠盟军的德国兵?下场可能比纯粹的盟军战俘更加悲惨!
突然间,围坐在火炉那边的伤兵们出现了一阵搔动,随即有人从里面打开营帐帘子,一股寒意侵入骨髓的冷风顿时涌了进来,夹杂着隐隐约约的德语说话声,埃里克的精神立马为之一振,他毫不犹豫地掀开被子下了床,蹬起靴子就大步流星地往外走去,而长时间如雕塑般躺在斜对面的青年军官也是完全相同的反应。片刻功夫,炉子旁的伤员有一半也都自发走出营帐。
说话者用的确实是德语,只是这并非交谈而是争吵,各种难听的脏字揭示了其中一方的愤怒,而另一方也不甘示弱,他的声音近乎咆哮,话语中带有赤裸裸的威胁。
“要么拒绝服从命令,所有人都被当成逃兵枪决,要么拿出你们引以为豪的勇气来,去跟俄国人拼死一战!”埃里克清清楚楚地听到了这么一句,往前走了几步,他终于看清了争吵者的样貌,咆哮之人是位身形魁梧的中年军官,他戴着一顶德式短檐军帽,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皮大衣,侧面看去只能隐约看到领章位置的那抹红色,言行举止严厉而充满气势。
居然是一位德国将军……埃里克感到非常诧异,因为只言片语中可以猜测到他是在强令对方服从——战斗命令是给盟军殿后或与之有关的危险行动,在缺乏空中掩护、炮兵支援甚至可能得不到友军配合的情况下,这样的行动确实与送死无异。站在将军对面的军官年纪看样子有三十好几,他身形普通,戴着一顶刷成白色的美制m1钢盔,身上套着洁白的防寒服,两人站在一辆轮胎和底盘都沾满了泥污的福特轿车旁争吵,而不远处的路边就停着一支大约两百人徒步行军纵队。光看白色防寒服以及士兵所持的武器还不能确定他们的身份,可从两人的争吵情况来看,这显然是一支由德国志愿兵组成的战斗部队。
伴随着两人互不相让的激烈争吵,从医院营帐里走出来“围观”的伤号很快就聚集了五六十人,在这种奇怪的气氛中,面红耳赤的两位军官终于意识到了来自旁观者的目光,他们不约而同地闭上嘴巴转头看着这些彼此多不相识的同胞。
冷场之下,只有风雪仍在呼啸。
在沦为盟军战俘时,埃里克已经获得了武装党卫军后备军官的任命,原本只需要通过后备期的军官课程和考核就能够正式晋升少尉,从而正式迈入军官的行列,但随着第三帝国的倒台以及战争的结束,这种晋升考核的过程也即完全中断,后备军官在盟军战俘营里仍被当成资深军士对待,获得释放并转入志愿兵部队后也依然如此。对于军官们的争论,埃里克是无权插话的,而跟他同一个医疗营帐的青壮年军官则走上前去向将军敬礼并开始问询基本情况。也就在他们争吵暂停的这段时间,另一只徒步行军的队伍从后方走来,队伍中的士兵个头参差不齐,装备也是如此。一些人戴着苏军的1940式钢盔,并在正面涂上了白色的波兰鹰徽,另一些人戴着英军的平顶钢盔,还有人戴着法国、波兰军队共有的老装备亚德里安盔,它们正面涂刷着红色的波兰鹰。与头盔一样,这些波兰士兵的军服和武器也是五花八门,这充分显现了波兰军队艰难曲折而又复杂的重建历程——苏德两国于1939年击败并瓜分波兰后,一部分波兰军人逃往西方,他们在法国和英国政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