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籍(988年~1063年),字醇之,单州成武(今山东省成武县伯乐镇庞楼村)人,于北宋太宗端拱元年,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自幼庞籍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庞籍及进士第,被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司理参军(司理参军是辅佐知州审理刑事案件的专门职务)。庞籍莅任处事足智多谋,得心应手,很得上司的赏识。在后来的仕途生涯中,庞籍的能力屡屡得到上司的认可,所以他很快就被调任京城开封,成为在皇帝身边的朝臣。
社稷之臣
当时,北宋建国七十余年,已出现种种危机,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庞籍,以积极用世的态度,连连上疏,陈述自己一整套的治国主张,大致是以礼治、人才、仁政、信义作为安邦治国的根本措施。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秉性刚直,在从政活动中坚持原则,尤其在荐贤斥佞的斗争中,他犯颜直谏,当廷与皇上争执,置个人安危于不顾,被称为社稷之臣。
仁宗亲政后,庞籍在整肃朝纲等方面,屡献良策,他劝仁宗:“陛下躬掌万机,关键是如何用人。”提出要辨别邪正奸伪,任用贤正,防止朋党。选用大臣要采取众人公论,而不能听某些人的一面之词,让那些勇于进取、忠正刚直的人布列朝廷,襄治国事。当时,宰相张士逊为固相位,不惜采用排挤异己的手段,结私用人,还暗地派人到各地选美女入宫,皇室后苑制作珠玉宝器的工匠也倍增于前。为此,庞籍在奏疏中还提出要“以俭约为师,以奢靡为戒,重惜国费”。张士逊此时正得仁宗皇帝的宠信,言事官们当时说话,都千方百计地迎合张士逊。庞籍敢于直斥其行径,因此深得同僚们的佩服,御史中丞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景佑元年(1034年),庞籍任开封府判官。当时,亲政后的仁宗亦开始放纵色欲,宠爱新选入宫的尚氏、杨氏等美人,尚氏等人则依恃仁宗的宠幸,毫无顾忌,有恃无恐,竟遣内侍随意以“教旨”发号施令,为所欲为。朝廷大臣对此缄口不言,深怕有所得罪。又是庞籍,上书直言,痛切陈谏。他说:“自祖宗以来,从未有后宫美人妄称‘教旨’而发号施令、干扰府政的先例。今尚美人与内侍韩从礼等一起破坏国家法度,臣担心这会影响圣上的圣德,请朝廷杖责违法内侍,以儆他人。”仁宗不得已,遂下诏责斥尚美人、杖笞宦官韩从礼,并令有司:“今后凡是自内宫传出的命令,有司有权拒绝执行。”从此后宫肃然,朝政也免受后宫干扰,此举庞籍更赢得“忠鲠”之誉。
边关雄帅
自真宗景德初年,宋朝与辽国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后,北方的边患暂时得以缓解。但此后,宋朝的西邻党项政权却迅速发展起来,党项族首领、宋封西平王赵德明死后,其子元昊继位,开始谋求摆脱宋朝的控制。元昊推行党项传统的秃发方式,禁用汉人风俗结发;废除唐宋两朝所赐李、赵姓氏,复用党项原姓“嵬名”;并开始派兵入侵宋朝边地,把十万军队部署于临宋边界地区。
景佑五年(1038年)十月,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夏,设官立职,改定兵权,创建文字、礼仪制度等,完成了西夏建国的巨大事业,同时也成为宋朝强大的竞争对手,成为宋朝的一大边患。为了选任一位既有将才、又有智谋的人全力经营西边,对付元昊,仁宗斟酌再三,选中庞籍,遂任命他为陕西体量安抚使、都转运使,全权处理对西夏的军政事务。
庞籍到任陕西、充任封疆大吏后,认真落实朝廷整饬边备的诏令,亲自巡访各地。在战略上,他以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眼光和谋略,从边疆全局出发,考察分析了整个战争时局。一方面,庞籍全面考察了西夏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发展状况;一方面,庞籍全面分析了北宋、西夏、辽和其他民族政权并存的情况,看到西夏连年不断对辽及吐蕃、回鹘等政权用兵,频繁的战争所造成的巨大伤亡,不仅给西北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也严重影响了西夏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再一方面,庞籍经过慎密侦察,全面掌握了西夏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并积极采用离间政策,逐步瓦解了元昊的统治。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西夏与辽等民族之间不断产生新的矛盾,而庞籍对少数民族采用招抚蕤和政策,稳定了大宋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有一次,契丹来使请求割取天池庙地,对这一关系到民族间利益关系的重大事务,庞籍的部将知忻州郭逵,在庞籍的授意下,礼节俱全、稳妥地进行了处理。郭逵查阅有关文书档案,发现有一封太平兴国年间契丹写给天池县的信,信中提到:“遥祀天池庙有应,以属南朝地,未敢擅修。”据此,向契丹使者出示信件委婉予以拒绝,使契丹无法再争,大为折服。
在战略战备方面,庞籍总结历次作战的经验教训,变更宋军原来的东西阵法为方阵法,重点配备各军的兵甲器械,修葺战道,加强了永和、乌仁关等地的防御能力,使大宋军队一路有警、数路能援,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并数次挫败了夏军的入侵,使之不敢贸然侵犯鄜延地区,阻遏了夏军的攻势。
在戍边御敌中,庞籍堪称为古人所认可的良将:“良将者,不必亲披坚锐。上兵伐谋,运筹帷幄,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他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