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这公学院的教学方式和私塾里面的教学方式差不多,但是在真正的接触之后才知道,大有改变。
他们不再是读者四书五经,死记硬背的读书模式,而是开始解读。
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是他们以前在私塾里面从来都没有见到的过的,感觉非常的贴近他们的生活,也让他们大开眼界,拓宽了视野。
最为关键的是在这里读书,他们会有一种非常努力的劲儿头,如果你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会被垫底。
每一个月都会有一次考试,听说这考试的模式和科举考试的模式差不多,分为两套试题,一套就是出现在教书先生选拨的考试里面的选择题,还有一个就是策论题。
每一个月的月考都会把排名靠前学员名字写在光荣榜上面,还有钱财作为奖励,虽然这些钱财不是很多,但是对于那些穷苦的学员来说,绝对是一大笔钱财了。
每个学员都冲着光荣榜去的,谁都想要成为第一名,谁都想要成为公学院里面的名人,就当做是在大唐扬名的第一步。
“学院公告出一个光荣榜,上面都是学业非常优秀的人,每一个级有十个名额,一共三十个人了!我去看了,我们班的张公明竟然上榜了,人不可貌相啊,他平日里都是默默无闻,没有想到学习这么好。”
“是啊,别看他平日里默默无闻,其实啊,他是在刻苦学习!”
“唉,早知道会有这个光荣榜出现,我肯定会努力学习,然后自己的名字也出现在上面,那该多好啊。”
“这不是每月换一次嘛,下个月好好考,一定可以的!”
人一旦有了压力,有了竞争,也就有了动力。
其实说到底也是为名为利,那个人不想扬名立万,那个人不想成为别人眼中的那个好孩子?
李乘风这入学的第一个月并没有上榜,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光荣榜,更加刺激到了他。
如果连这个光荣榜都不能上,那么还有什么资格站在云雪儿的面前?
第二个月的月考之后,光荣榜再一次换榜,这一次,李乘风的名字出现在了上面。
这个时候也会出现重名的现象,但是却也会在光荣榜的名字下面写清楚,可能是写明班级,如果一个班级出现两个重名,也会在下面写明地址,以此来分辨。
这个时候还没有照相机,自然是不会把照片放上去,却也不会把画像放上去,觉得并不吉利,还是写一个名字就好。
以前的公学院里面,最为瞩目的就是功德墙,洛阳的公学院的功德墙上面,写着大唐陛下于那一年筹资多少建立的这座学院。
其他的公学院的功德墙上面,都是写了不少的人,每个人捐赠的多少钱,都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
然而现在最为瞩目的就是光荣榜了,上面都是优秀的学员的名字和介绍,这就是出名了啊。
谁不想出名?
所以为了出名,有一些人就非常努力,那些第一次上了光荣榜的一些学员有点骄傲大意,到了第二次,看到被别人挤了下去,哭都没有地方哭的。
这一下子让光荣榜成为了一个战场,一个让那些学员不得不努力学习的战场,这个战场是无声无息,不见硝烟,却也非常激烈。
对于公学院的情况,李二还是非常关注的。
他也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刺激,也对于这样教导出来的学员充满了期望。
至于有一些大儒觉得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那些学员产生一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读书的思想,想要阻止,那是不可能的。
作为一个皇帝,李二自然知道这天下的学子读书是为了什么,难道他们就是纯粹的为了读书而读书,那就是瞎扯淡,还不是为了能够出人头地,为了追名逐利?
只是公学院把这样的心思直接给搬出来,就是让你们在这学院的时候,就开始,让你们知道竞争的惨烈,激发他们追名逐利的心思。
人一旦有了弱点,有了欲*望,就能够很好的掌控。
最为关键的是,有了追名逐利的心思,才会努力的做事情,努力的向上,这样的官员才是李二希望的,而不是一潭死水一样,规规矩矩的做事情,固守陈规的官员只需要占据一小部分就行了。
贞观三年已经走到了尾声,大唐所有的公学院都已经建造完毕,等到明年元宵过后,就可以招生了。
这是李二登基一来,做的最为让人称道的第三件大事情。
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玄武门事件,第二件事情就是钦差大臣巡查各地,第三件事情就是建立公学院。
有了后面的两个大事件,直接便掩盖了李二当初的玄武门事件,大家对于这件事情已经淡忘了,也闭口不谈了。
有了这么好的皇帝,还在乎他的那么一点儿缺点吗?
长安的元宵灯火晚会,是整个大唐最为热闹的时候,特别是今年,有不少的士子学员,都从东都洛阳或者是其他州,到了这里。
以前他们可能没有机会,连走出家门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他们成为了游学的学员,也算是有了那么一点儿空间。
自然也是想要来长安,见识一下皇都是什么样子,见识一下被大唐称赞的皇都元宵晚会,又是一个什么样子。
云毅也带着家人,在一众护卫的保护之下,来到了大街之上。
这些日子,有一些宁静淡雅和忧郁的云雪儿,在这一刻,又变成了一个欢乐的小姑娘。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