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思立和刘昌祚一路从庆州逃到汴京并不容易,起初的时候担心被李复圭追杀,在庆州的群山之中艰难绕行许久。
即便是离开了庆州,也有些许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也不能怪他们,目睹了那样凄惨的场面,身负千余人的血海深仇,使得他们不得不谨慎。
其实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李复圭根本不知道他们生还的事实,何况他除了能在庆州一手遮天之外,其他地方还无能为力。躲过了李复圭,却因为些许反常举动,引起了另外的人注意。
蒋雷霆几乎调动了他们在西北的全部力量搜寻证据,营救公子。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有一个人恰好与景思立两人近距离接触,发现两人的些许反常指出。抱着好奇之心偷听了两人的谈话,得悉两人身份之后大为惊讶,立即禀报了蒋雷霆。
得知大顺城两位目睹真相的守将存活在世,蒋雷霆惊喜万分,立即调动一切力量暗中保护两人。
此时的景思立和刘昌祚实际上已经是死人了,没有合法身份,行程必然受阻。蒋雷霆便在途中暗中打点,将两人护送到了汴京。
只是途中难免耽误些许时间,赵顼这边动作又超乎想象的快,以至于出现了如此惊心动魄的紧张局面。
景思立和刘昌祚赶到的时候,恰好看到太皇太后在场,而且一力维护林昭。无论是证明林昭的清白,还是为死去的千余将士伸冤。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乎,他们喊出了足矣石破天惊。在大宋王朝引起轩然大波的一句话……
林昭之所以被判问斩,是因为通敌叛国的大罪,而核心的罪证是两点。
其一是从吐蕃购买的那两千匹战马,完全被视作是私自招兵买马,乃是帝王大忌;其二便是与西夏勾结,梁乙埋的书信是证据,最直接的罪行和罪证则是血洗大顺城。千余将士被残杀,无论是谁。都是不可饶恕的必死之罪。
折文芯的出现,使得战马的去向有了交待,虽说不确定折家到底在做什么,但与种家勾结的罪名不攻自破,完整的证据链开始破裂。
而景思立和刘昌祚的到来,一句哭嚎的惊天之语,更使得这个并不牢固的证据链彻底断裂!
林昭有罪的定论彻底被动摇了!
作为此案主审。李翰和汪东鉴都心知肚明。事到如今,已经不是林昭有罪无罪的问题了,景思立和刘昌祚所言要是属实,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惊恐正慢慢浮现在他们心头……
“景思立?刘昌祚?”李翰强自镇定,说道:“你们不是已经阵亡了吗?”
“阵亡?”景思立冷冷道:“我那千余袍泽。没有死在和西夏作战的阵地上,却在睡梦中被李复圭活活烧死……”
“天可怜见,让我们侥幸活下来指正他的罪责,为那千余将士伸冤!”刘昌祚也是悲愤不已,想起惨死在大火中的将士。忍不住虎目流泪。
林昭惊喜不已,他最大的难处就是无法证明当晚的事实。缺乏证人。自己和种师道所言则是一面之词,不会被认可。没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景思立和刘昌祚目睹了真相,并且幸存下来。
这可是铁证如山,即便是赵顼有心杀自己维护李复圭和王安石,也得掂量掂量。真相已经曝光在这么多百姓面前,何况还有太皇太后在场维护自己,折家和种家的参与,都在为自己增加砝码。即便是皇帝也必须得有所顾忌,今ri脱罪有望了!
铁面宗主听到景思立和刘昌祚的话,也是惊喜不已,随即有瞧见了人群中的蒋雷霆,不由轻轻一笑,一切都迎刃而解。公子的安危是没问题了,脱罪只是时间问题,接下来就等着看好戏了。
一场完美的营救在努力和巧合之下促成,结果比想象的还好要。可以证明公子的清白,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也会因此得到报应,最重要的积蓄到了让人惊喜的力量。
铁面宗主随即下令,本来准备动武的所有人手全部撤离,此刻已经完全不需要了。
“你们果真是大顺城的守将?”曹氏轻声询问,心想着,这大概就是铁面宗主安排的决定xing证据!如此一来,局面就对林昭十分的有力,自己讲话也就更加有分量,更有底气。
景思立点头道:“是的,西北军中见过我们的将士不少,可随便找人证明,我们并非冒名顶替。”
首先必须要强调身份,因为在官方的奏报之中,他们已经是死人,有可能被说成是冒名顶替。
想要证明这一点并不难,陕/西路宣抚使韩绛就在汴京,景思立可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很容易辨认。
一旦身份确定,后果将对李复圭十分不利,远处的王雱手足冰凉。李复圭在军报中已经说明,景思立和刘昌祚是自己的忠实属下,死在大顺城,乃是被林昭所害,并被赞誉为英烈,抚恤其家,朝廷还特意进行了表彰。
如此便可以说明,景思立二人与他李复圭的关系不错,并非林昭同党。此刻活着回来,状告李复圭便不是与林昭窜通一气,并非作伪证。他们的证言,无论是力度还是可信度都很高。尤其是他们是大顺城的守将,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最清楚不过。
李复圭这是自己给自己挖坑,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今ri已经是这般局面了,李复圭是死定了。
残杀一千多自家将士,如此人神共愤的行为,此刻曝光出来,会引发什么后果不言而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