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日的午后,正是安娜上钢琴课的时间。稀疏的鸟鸣,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母亲午睡醒来之后,便洗好水果走上楼来,打算犒劳辛苦的钢琴老师和女儿,当她推开安娜屋门的那一刻,简直惊呆了,安娜正在与钢琴女老师缠绵,尺度之大令母亲不敢想象,谁都没有意识到站在门外的安娜母亲……安娜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衣食无忧,快乐地生活着。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又是个女孩,自然受到全家人的宠爱。也因为娇生惯养,安娜从小就很淘气,甚至被老师看作野丫头,同学们都说她像个男孩。
日常生活中,安娜也喜欢跟男孩子玩,因为她觉得女孩子看起来都很娇气。五岁时,安娜有一天突然在晚饭时宣布:自己以后要当一个男孩子。当时,家里没有人注意,只是笑笑罢了。
随着安娜一天天长大,她的表现越来越像个绅士,她会主动帮助女孩子,还会主动帮妈妈提东西,甚至牵着妈妈的手引她上楼。在学校里,安娜已经成为女孩子中公认的领袖,受到尊敬,而且她还喜欢别人用男子名来称呼她。
这一切都让家人感到不解,但却没有引来更多的注意,直到妈妈发现了安娜与女教师之间的秘密,才引起警觉。最初,母亲带安娜来医院检查,没有发现性器官存在异样,的确是女儿身。后来,通过多方诊断,安娜被诊断出患有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不恋父),从此她便开始了一段为期两年的精神分析治疗。
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安娜的心理、性格得到了成长,意志也更为坚强,但却始终无法改变其同性恋的性倾向,也无法改变她对父亲角色的深刻认同感。
最后,分析师得出结论,安娜的同性恋属于原发性的,也就是“结构性的同性恋”。既然“无药可救”,也就只能顺其自然。时间飞快地过着,转眼间安娜从一个小姑娘成为了一名大学生,刚进入校园的那段日子,安娜觉得很尴尬,因为其光鲜亮丽的外表引来了众多帅小伙的追求,可是她只能不厌其烦地婉拒这些人,劝他们罢手。直到一次聚会上,安娜被一名柔弱的女孩深易性癖产生的原因可能与其幼年时期的生活经历有关。
深吸引,并有意识地靠近她,这才让那些男孩子彻底明白,放弃了狂热的追求。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安娜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追逐那个女孩,就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小男孩,每天等在校门外,只为看心上人一眼。
而这个叫辛迪的女孩也对安娜很有感觉,从最初的欣赏变为依恋,渐渐地产生了爱意。在这段时间,安娜几乎像一个家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辛迪,她会每天送花给辛迪,陪着她一起上学放学,还用家里的钱为辛迪租了一间公寓。可以说,安娜毫无保留地将一切寄托在辛迪身上,这也为她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安娜生命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很快过去了,随着两人大学毕业,安娜托家人帮助辛迪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两人也开始同居。
开始的日子像往常一样充满爱意,安娜尝试像个男人一样与亲爱的女孩做爱,但是经过多次尝试后都失败了,心灰意冷的安娜在阳台上不停地抽着烟。
虽然辛迪表面上并不在乎,还故意安慰她,但是安娜很清楚这种隔阂难以弥补,她痛苦极了。渐渐地,安娜开始感到害怕,她怕失去辛迪,她怕辛迪会爱上男人。
时间又过了半年,安娜的顾虑真的发生了,她的哥哥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了她们所在的城市,并经常过来看望安娜,逐渐与辛迪熟识起来。早已产生倦意的辛迪看到阳光帅气的大男孩感到很兴奋,这也让安娜妒火中烧。
为此,安娜跟哥哥经常发生激烈的争吵,但显然哥哥也对辛迪很有意思,安娜甚至一度想要杀了自己的哥哥。痛苦的日子一天天继续着,终于安娜摊牌了,她告诉辛迪,让她在自己与哥哥之间做出选择。
辛迪很痛苦,她对安娜说:“安娜,我很喜欢你,可是你却给不了我一个孩子,我是多么想要一个自己的宝宝,我真的很痛苦。”
安娜听完感到很绝望,她留下了一封信便走了。
天才疯子的烧脑逻辑
安娜的这份同性之爱最终由于身体的局限而以悲剧告终,但是安娜却比很多同性恋患者幸运,至少她曾经拥有了美好的爱情,虽然时光短暂,却成为了永恒。
安娜的情况可以归为一种“性倒错”,其女性性器官阻碍了她与情人的结合。安娜与辛迪的爱恋完全是精神上的,无法达到ròu_tǐ与灵魂的完美结合。虽然经过了多种尝试,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人像安娜一样,存在着“性别身份障碍”,俗称“易性癖”。他们的性别身份与他们的解剖性别有很大的冲突,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包裹在并不属于他的身份底下生活一样。
患有易性癖的人,往往在青少年时期就表现出端倪了,有的甚至表现明显,然而这些往往不容易引起监护人的注意。
就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安娜,如果不是因为母亲当场撞见了她与钢琴老师在亲热,也许永远都只会觉得女儿不过有些“男孩性格”。可当他们真正引起注意并试图矫正女儿的性取向的时候,发现为时已晚,因为安娜的心理发展已经趋近成熟,她有了自己的执念,也有了对自己“成为另一性”的强烈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