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运送精神病患者转院的车在途中爆胎,当司机换好轮胎时,发现车上关着的三个精神病人全部逃跑了。为了不承担责任,司机以免费搭车的方式骗了三个人上车,并一路直驱将这三个正常人送进了精神病院。在历经一个月的“折磨”之后,三人顺利获救。于是有记者分别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记者:“当你被关进精神病院的时候,你都采取了些什么方法试图出去?”
甲:“我想,如果要出去,首先得证明自己没病呀。于是我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这是个真理,能说出真理的人总不能被当做是精神病吧。”
记者:“结果呢?”
甲:“结果当我说到第十四遍的时候,护理人员不由分说地在我屁股上扎了一针,然后说道:‘地球的确是圆的,这我们都知道,你有必要重复那么多遍吗?’于是,我只能乖乖地待在病房里了。”
记者:“你是怎么走出精神病院的呢?”
乙:“我和甲一样,都是被丙救出去的。”
记者:“那当你误入精神病院,肯定试图出去,你都怎么做的呢?”
乙:“为了证明我是个正常人,于是我说出了很多正常的事情,我告诉他们我是社会学家,现在的美国总统是谁,英国元首是谁,德国总理是谁……不过没等我说完,他们就给我注射了一针镇静剂。”
记者:“那你知道丙是怎么走出去并救了你们两个的?”
乙:“知道。他进来以后,什么都没说,该吃饭吃饭,该睡觉睡觉,到了看电视的时间,他就出去看电视。当护理人员给他倒水的时候,他回答谢谢。到了第28天,他们就将他放了出去。”
这个事件向我们阐述了一个道理,有时候,越是急于证明自己,就越是证明不了。因为没有人愿意跟着你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然而,从精神病院的角度来看,是否接纳一个病人,在于这个病人的行为属于正常还是异常,而如何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到底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则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人与人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心理学上,根本无法制定一套完备的,近乎无偏差的测评机制来判断人的行为,心理学家们也只能将所有的行为分布于一个连续的“轴”上,以最两端为极端来进行判断。
为此,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恩专门针对精神病院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其中的一个实验非常有意思。
罗森汉恩招募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8个人来进行实验,实验的要求是让这8名被试伪装成精神病患者进入到精神病院,然后在里面以正常状态生活,其目的是想看看,这些混迹在精神病中的正常人能不能被院方发现,由此推断出,所谓的“精神鉴定者”,究竟是根据患者的行为来进行判断,还是根据患者所处的环境导致的行为来进行判断。
这8名被试由3女5男组成,其中有三个心理学家,一个精神病学家,一个画家,一个儿科医生,一个研究生以及一个家庭主妇。而目标精神病院共有12家,分别位于美国的东西海岸。
“游戏”正式开始了!每个人的开头都一样,他们打电话到目标医院预约医生,然后在医生面前报告说自己经常能听到“轰”“砰”“空”等声音,其他表现均正常。他们去问诊的时候,病历都是真实的,唯一做过手脚的是他们的职业和姓名。
8个人分别拜访了不同的医生,并且都被收入了不同的目标医院进行治疗,其中7个人都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入院之后,被试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表现得正常,或者说,他们平时什么样就保持什么样就好了,因为他们本身精神没有什么问题,但需要配合一切的治疗,每天按时吃药(但不是真吃)。
因为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被释放,因此8名被试都需要记录下自己在精神病院的一切,以便作为实验的真实数据。一开始,大家都掩藏起自己记日记的行为,并且试图在医护人员面前表现自己其实已经恢复了正常,但很快就发现这种掩藏毫无意义,在医护人员的眼里,偷偷记日记就是疾病的表现之一。
8名被试住院的时间从7天到52天不等,平均入院时间是19天,而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响应实验目的的一点是:8名被试无一人被识破,他们被放出来后,病历本上填的内容如出一辙:“精神病恢复期”。也就是说,这8个正常人,都被完完全全地当成了精神病患者。
而从他们带出来的日记中,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是实验目的之外的收获。
“正常”与“不正常”只在一线之间。
事件一:其中有3名被试都阐述了类似的事情,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从没有怀疑过他们身份的真实性,但病友们反而不那么好“忽悠”,在3名被试所在医院的共118个真病人中,有35个对他们提出过质疑。他们讨论说:“你不是真病人,你一定是记者,潜伏进来要曝光精神病院状况的。”
事件二:被试在入院之前,已经得到指示,在精神病院要尽量地与医生和护士多接触,最好能进行一些实质性的谈话,本来希望这样的行为,能更多地给予院方了解病人并及时判断出“假病人”的机会,谁知道结果却非常奇怪。
几乎所有的医护人员都明显地抗拒与病人进行正面的沟通,比如其中一名被试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