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财富青睐爱折腾的人
人活着就得折腾折腾,想发财就不能保守,有了想法就要敢于行动。
光说不练的只是“假把式”,任何可观的财富都不会空想得来,我们不能在犹豫和迟疑中错失大好机会,要“先开枪后瞄准”,把握一切机会,从中攫取财富!归根到底,财富总是青睐那些爱折腾的人。
折腾者先富起来
现实中,我们常听有的人发出这样的抱怨:“你说隔壁的老王凭什么就比我发达了呢?
论长相,他没有我帅;论个头,他没有我高;论学历,他也没有我强,可是他就是过得比我好--喝茅台、开宝马、住别墅。
我好容易才能下一趟馆子,人家却吃腻了鲍鱼海鲜,真应了那句老话‘人比人,气死人’呀!”
是啊,这究竟是为什么呀?
翻翻过去,看看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这种成功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喜欢“折腾”,敢于“折腾”。
他们总能通过一两次折腾发达起来,尽管有时候也会赔钱,但是赚钱的次数更多。
曾宪梓“折腾”国外领带,无意中打造出“男人的世界”金利来;李嘉诚“折腾”塑料花,引出后来“长江实业”的辉煌。
而不敢像他们一样去“折腾”的人,就只能呆在原地,事业止步不前。
本书正是要反复地提醒大家:只有折腾起来,财富才会青睐于你。
我们这里提倡的“折腾”,是通过有限度的尝试和试错,实现对财富的追求,达到“自力更生”的目的。
我们不赞同那种毫无头脑地盲目投机和冒险,那样不仅不能“自力更生”,反而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创富的经验,是靠正确的思路一步步折腾出来的,“吃一堑”是否“长一智”,是你能否折腾出财富的关键。
不管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敢于折腾的人,将会更接近成功。
张恒的老家在河南新野,在民风淳朴的家乡人看来,张恒折腾的每一件事都称得上是“惊世骇俗”。
比如,刚考上大学后不久,他就从西安第二炮兵学院退学。
对于一个农家孩子,能考上大学无疑是天大的好事,可张恒居然放弃了到手的香饽饽!面对家人和亲戚朋友的质疑,张恒冷静地解释说,退学是源于自己发现有很多梦想要实现,比如创办一个成功的企业,当几年老师,然后周游世界……
“这孩子脑袋出问题了!”
家人对于张恒的行为众口一词地反对。
但是,张恒不管这些,退学后忙着务农种菜。
太阳最毒辣的晌午,他光着膀子挑水锄地,只为不晒伤幼苗。
但由于没有经验,前后不到4个月,张恒辛苦换来的只是菜苗全部死光。
第一次折腾失败,使张恒明白了自己不是种地的料,他毅然出门南下打工,顺便推销自己的手抄本《经营管理手册》。
在福建泉州街头,张恒看中一家气派的大酒店,进去找到酒店经理,一本正经地推荐说:“经理,如果你使用我的管理办法,生意一定会做得更好。”
经理压根没有搭理他,只是轻蔑地瞥了他一眼,让他马上离开。
一个月下来,书没有推销出去,身上的钱却花得差不多了。
张恒意识到这样混下去不行,应该回去念大学多学点东西,然后再出来折腾。
回家后,他准备高三复读,用4个月时间捡起功课,在1991年的夏天考上了北京大学。
从北大毕业后,张恒与同学一起主攻多媒体软件。
“两个哥们就是看中了我能折腾,”张恒笑着回忆说,“我当时对it业一知半解,心里只是想自己办个企业,于是回到老家游说乡亲们出钱入股我们的软件公司。
我当时是北大的高材生,说话能没有号召力吗?
乡亲们也确实信任我,一口气往我身上砸下20多万人民币。
就这样,我开始了自己的又一次折腾。”
张恒之前的社会阅历不少,但是他和另外两个伙伴都没有经营企业的经验,大干一场的愿望很快落空,公司只是替别人组装电脑勉强维持了一年,最后关门倒闭。
之后,张恒当着债主们的面承诺道:“大家入股的20万元决不会打水漂!这些钱全部算在我一个人头上,由我自己一个人还债!”
即使是现在,20万元债务对于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也是个天文数字,更何况是在1997年初。
在债务的压力之下,张恒没有选择老实地找份工作慢慢赚钱还债,而是继续出去折腾,看能否找到回本的好机会。
四川、西藏、青海、陕西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一路上,张恒不断地琢磨做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好项目。
当来到拉萨的布达拉宫,看到遍地都是背包的游客,张恒一下子想到了“户外用品”这个词。
在大学读书时,张恒就是个不折不扣的“驴友”(旅游发烧友),每个寒暑假他几乎都是在旅行中度过的。
在与国外背包客的接触中,张恒接触到“自助旅行”这个概念。
自助旅行在西方有着数十年的历史,但在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却是一个新鲜词。
这一次在西藏,张恒特别留意了老外身上的旅行装备,发现个个装备精良,而张恒的旅行用品都是东拼西凑,胡乱找来的。
宿营的时候,老外们的帐篷都很漂亮,张恒的破帐篷却不好意思拿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