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对于东北和日本开战的态度暧昧,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仿佛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但是国内的先进势力却不会放过这样精彩的事情。各地有影响的报纸纷纷转载东北时报的内容,而且大部分报纸都开辟了专门的东北板块,介绍东北境内的政治经济情况,当然,这场战争是宣传的重点。这在侧面宣扬了东北势力,提高了北京政府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人在心中将北京政府当做了中央政府。毕竟中华数百年在在外战中表现的太过窝囊,国人迫切需要一个肯打仗的政府,会打仗的军队。而东北无疑满足了这一切。
虽然现在东北和日本还在长白山区纠缠,但是从几场接触战表现出来的战斗情况来说东北军队表现还是不错的。最起码不是一溃千里。最重要的是,东北实行的是坚壁清野,小鬼子就算进入东三省境内,目前却毛都没捞到一根。
当然,有支持就有反对。有很多小报纸为了提高影响力,不断地抹黑东北,宣传对日失败的论调。在加上东北和日本在综合实力上的对比,这种失败的宣传反而很有市场。
东北。少帅府。
“少帅,这是国内各大报纸对咱们东北和日本开战的转载和评价,各大报纸基本上都是转载的东北时报的内容。一些评价基本上还是正面客观的。不过也有很多报纸肆意乱说,宣传战争必败论调,对咱们东北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咱们是不是应该有所表示?谴责这些不实的传言?”李洋拿着一大摞报纸进入冯庸的书房。对于国内各大报纸的情况,东北当然有所关注。毕竟了解天下大事对于冯庸的决策是非常有帮助的。
“没什么,一件事情总有人会支持和反对。只要不是太过分,就算了。再加上这种反面的宣传有时候造成的影响比正面宣传还要大。负面影响越大,只要咱们取得对日战争的胜利。那产生的正面效果也越明显。”冯庸笑着说道。在后世,冯庸可谓是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宣传。有些人为了出名不惜自己给自己泼脏水。这种事情在现在无法想象,但是在后世,实在是司空见惯。炒作无处不在。
“山东情形怎么样了?”说着,冯庸的眉头不由的皱起来。山东目前比较动乱。各地地主豪强掌握的力量比他们开始想象的要强大的多。山东如此大,徐铮的动作不可能一次性针对所有的地主大户。他们的第一次目标基本上都是各地名声不好,实力却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对于那些小地主和名声很好的大户人家则选择了暂时放过。但是问题就处在这些小地主和名生好的大户人家上。这些人纵然在地方上的名声很好。老百姓也是比较拥护的对象。但是在东北动作展开后,这些人依然站起来反抗日本。因为东北军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很多老百姓受到幸存地主的蛊惑,起来反抗政府的统治。在加上这些地主和大户手下的护院佃户。这些力量虽然无法和真正的军队相比,但是制造动乱,给政府压力却是没问题的。在山东政府发出血淋淋的必杀令之后,各方造反的势力有些骑虎难下。施压的目的没有实现,只能依靠武力上的较量了。
“很不好。这些造反势力正在联合。刚刚接到徐铮司令的电报,造反势力的一支攻占了几座县城。”李洋严肃的说道。自己前任取得成就,会直接影响到自己将来的成就。现在徐铮在山东的表现实在称不上好。虽然在第一次行动上缴获了数量惊人的粮食财物,但是却也将原本平静的山东省搞成了火药桶,反抗活动风起云涌,在地方豪强大户的引领下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冯庸点点头。在行动开始的时候,他就有所预料。现在地方反抗势力规模虽然不小,但却缺乏有力的领导。压根对东北构不成什么威胁。冯庸沉声问道:“其他省份有什么动静?”
“其他省份还算安定。这次大战,咱们在各地的驻军基本上没有什么抽调。地方势力自然不敢往枪口上撞。在加上在其他省份咱们实行的是减租减息。地主豪强的抵抗力不大。当然也不排除暗中抵抗的可能!”李洋说道。在山东情况发生后,李洋第一时间关注了东北下辖各省的电报。要知道,目前完全安定下来的省份只有东三省和蒙古。东三省是东北势力的根基之地,也是最早实行土改的省份,内部民心稳定,对政府极为拥护,内部权贵势力被清除的差不多。山东的情况自然不会在东北引起什么问题。蒙古大草原是因为地广人稀。整个大草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几十万人。再加上蒙古王公基本上都已经被东北废了。剩下的都是游牧为生的部落。居无定所,消息自然也不灵通。中原和蒙古文化相差很大。蒙古人未必会受中原的影响。
“给各地驻军发报,要求他们密切注意辖地内的情况,一旦发现有问题,立刻处理。杀一儆百,务必在战争期间保持地方上的安定。”冯庸杀气腾腾的说道。
“是!”
“给徐铮发电报。要求他们按照原定的计划来。务必将山东打造成像东北一样牢固的根基之地。”冯庸沉声说道。土地改革是最好的办法,一旦成功,整个山东的民心也就全部掌握在东北手中。还有一点,东北处在和北洋交战的最前沿,一旦山东彻底稳固下来,对于整个东北的形式就好的多。
“少帅,是不是应该放缓一点。始终如此强硬,恐怕不利于山东的安定。”李洋问道。
“这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