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和手下的众谋士武将们也不是不知道荆州不易平定,但是一统天下的功绩实在是太诱惑人了。以曹操现在的权势地位,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不可能做霍光的,曹操杀的人可不少,现在不知有多少人恨不得一刀捅死曹操,一旦曹操失去大权,就是灭九族的下场。
到了一定的地步,就不是想不想再进一步的问题了,即使曹操想把大权还给天子,其他人愿意吗?曹操若是被灭了九族,他手下的心腹们能逃得掉吗?当年董卓被灭之后,王允不是也要杀光董卓的手下吗!
所以,别看曹操现在大权在握,把持朝政,连贵妃都说杀就杀,但其实内心深处也有些不安。当年的霍光何等权势,连天子都能废,但最后霍家还不是被族灭?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二十年,立三帝,毒一帝,最后被灭族。董卓专断朝政,废杀少帝及何太后,先任太师又自封相国,最后也是身死族灭。
教训很深刻呀,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就只能进不能退了,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而且当今天下并不平定,曹操虽然控制的地盘最大,人口最多,手下士兵也最多,但还是有人不怕他,要跟他作对,比如那个刘备,自称是汉室后裔,就一直在跟他作对。
所以曹操要消灭掉所有的隐患,让任何人都威胁不到自己,尤其是刘备跟马腾,这俩人可是勾结天子要害他的人。天子是他的政治牌,暂时不能废,但天子的地位太高了,别看他现在手中无兵无权,但一旦曹操出现意外,天子只要往那一站,就有可能迅速稳住形势。
至少直到现在为止,大家当的都是大汉的官,都是天子的臣子。
但是,只要将所有其他诸侯全都消灭掉,让天子再也没有借力的地方,让他再也没有一点希望,他就只能老老实实地听话,曹操就安全了。
除了曹操之外,他手下的那些谋臣武将们也有自己的打算。
武将们都想打仗,因为只有打仗才能有战功,有战功才能升官封侯,至于会死很多士兵嘛,那也无所谓了,哪个武将不是踩着士兵的尸体上去的。
而那些谋士们更喜欢打仗,不打仗怎么才能体现出他们的价值呢?不打仗的话谁还需要军师呢?当年曹操被袁绍逼得快没有粮食想要退兵的时候,听说许攸来降,曹操连鞋子都顾不上穿就出来迎接许攸,结果当袁氏覆灭后,许攸就因为嘴贱竟然被许褚给杀了,曹操连罚都没有罚许褚呀!不知道许攸后不后悔投奔了曹操。
所以,即使大家都知道荆州不好打,但还是不得不打,因为形势的发展已经到了这一步,荆州也好,江东也罢,或者汉中,或者凉州与辽东,总得选一个。江东岂不是比荆州更难打?若是先打汉中或凉州,万一江东或荆州背后偷袭怎么办?
所以,选来选去,曹操团伙觉得还是先解决荆州要好一点,因为只要能取得荆州,那就等于是成功一大半了。再说了,荆州难道比当年的袁绍还难对付?当年曹操以几万人马应战袁绍几十万大军,最后不也把袁绍给灭了?
现在曹操拥兵数十万,难道连一个荆州都不敢打吗?
因此,曹操这次其实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要平定荆州,至于缺少水军的事嘛,他也不是不知道,但训练水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再说了北方也没地方去训练水军,没有水军难道就拿荆州和江东毫无办法吗?
曹操对自己在玄武池中训练出来的水军还是抱有幻想的,大不了就跟攻城战一样,自己这边多死点兵就是了,只要能平定荆州,死再多兵也不要紧,反正再招就是了。
但曹操毕竟行军打仗多年,不会轻易冒险,所以自大军来到樊城后,也是一直走陆路运送粮草,因为他有骑兵,张武没有。骑兵攻城没有用,但保护粮道就太有用了。
当张武带着刑道荣和五千城卫军从樊城南门进入城内时,曹军正猛烈地攻城,张武来得正是时候。经过几天激烈的攻防战,城内的各种守城物资都消耗得差不多了,人员也很疲惫,文聘和霍峻也是轮流指挥守城,换着休息。
文聘也是非常擅长防守的名将,赤壁之战后,曹操以文聘为江夏太守,抵挡孙权与刘备,他曾联合乐进击败关羽,以少量兵马防守石阳,抵挡住孙权五万大军二十多天的进攻。文聘在江夏防守了数十年,东吴一直不敢进犯。
所以,张武也很放心的留文聘和霍峻一起防守樊城。
张武的到来,不仅给樊城带来了援军和物资,也提升了荆州士兵的士气,大都督天下无敌的形象已经深入军心。当张武的大旗树起的时候,当张武的身影出现在城墙上的时候,不但樊城守军为之欢呼,连进攻的曹军也仿佛缓了下来。
有张武在,至少曹军大将不敢再冒险冲上城墙了,万一被张武给一刀劈下来就惨了。
之后,曹军继续轮番攻城,双方的投石车也你来我往,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浮桥上也络绎不绝地运送伤兵、援军、守城物资。襄阳水军也在丁奉、傅肜、寇封的带领下不停地巡游在汉水之上,或运输援军物资,或骚扰曹军,令曹操不胜其烦。
后来曹操也征集了一些船只,让自己训练出来的水军沿着岸边行船,也不与襄阳水军交战,只为了监视襄阳水军,顺便熟悉大江之上行船和适应大江之上的颠簸。如果襄阳水军冲过来,就连忙靠着岸边进行反击。
你还别说,这一招还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