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在我心里,一直很矛盾。(支持原创,本文在17k小说网连载,欢迎订阅)
于花花和吴玉而言,王元绝对是个魔鬼,干的坏事可以用罄竹难书形容。我是花花的弟弟,应该无条件地与王元这种人划清界限,就像阶级敌人一样。
但我如今却回避不了,有一次,王元硬要坐我的车出去进货,而且是王均介绍的。我不好拒绝。一路上,王元也看出了我的冷淡,便向我介绍了许多路上的人文典故,这是原来他为了读书一步一步走过的,非常熟悉,到了猴子岩的回头线,我饿了,正准备吃锅盔,他直接把我带到附近一家农户,那农户的一位老人认识王元,差点就要下跪磕头了,那是他原来的仆人,给他牵马的。老人吩咐家人立马给我们煮了香肠和酸菜汤,让我们好好吃了一顿,临别还硬要送我们一腿香猪腿。
我看见王元悄悄地放了三十元钱压在凳子下面,这远远超过这顿饭钱。
我大惑不解,王元说:其实这一路我都有熟人,我随便在哪里下车,但凡有人烟,我都能找到吃饭的地方,但他是我最难忘的,因为他救过我的命。当年,他牵马陪我在这条路上走了很多次。原来,我是公子哥,体会不了他们的辛苦,如今,我也是老百姓了,对他们的生活也有了切身的感受。真的不容易!我一直就想来看看他,现在老了好多。
王元其实也老了,谢顶严重,一笑,抬头纹便很深刻,如果不认识他的人,见到他,好像就是一个和善的老头。
到了郫县,王元指着一座房子说:这就是当年我读书的地方。
我抬头一看,现在这已经改为一个豆瓣厂了。但厂门和其他豆瓣厂不一样,门楣上还依稀可见学堂的模样。
王元说:这里是专门给我们这些山里的人设立的一个学堂,教我们的老师很不得了的,有北大清华毕业的,好多还去参加了革命。如果当时我听从他们的话,一起去参加革命,现在可能也是一个老革命。我原来的一个同学现在就是省里的大干部,经常在《贤平报》上看到他的名字,不是发表重要讲话,就是到处去视察。当年,他是班上最穷的,我曾经资助过他。后来,他不知怎么的,就跑去参加了革命了,为此,我们班被列为重点整顿对象,个个都被折腾得够呛,整顿还没有结束,解放了,于是我们又开始了学习学习再学习,一直到这个班解散了,我才回古锦,却不知道,庄园里也已经没有人了。
那你可以联系联系他啊。我提议道。
人和人的关系很奇妙的。我们还有来往的必要吗?王元说。?
那一次我给王元拉了很多火锅店需要的很多货品,他一定要我熟悉他进货的地方,以后叫我专门给他拉,运费和货款从来不拖欠我的。
这是社会,人和人不可能不接触,有生意,我不可能不做,每次都放空回来。他也不时交给我一张条子,照条子上的地址拉了木头找了去,就会有人以不错的价格将木头买了。我知道,基本上是王均的企业在收木头,但这是王元的渠道和人脉,他无声地帮助着我,这是生意,没人会和钱过不去。我其实也可以找王均帮忙,但人家大老板,我也搭不上什么话,也不想欠人情,还不上。倒是他每次见到我都嘘寒问暖的,非常热情。有一次还正式让我到他的企业里面去。我跑车习惯了,不想过那种上班下班敲钟吃饭的生活,而且,那收入比不上我现在。
在我跑车的过程中,我已经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在大学读书的花花理解不了的,我已经不是原来她心目中的波儿了,我在学习妥协和适应。我也尽量节约,有时驾驶室里装一包锅盔,我现在有侯娟和孩子,还有花花在读大学。负担不轻,但我心里一直很愉快,被人需要,这就是男人的负担也是面子。
王元一直都是叫我去看书,一句重话也没有说过,而且能包容我的情绪。虽然迄今为止我也没到他书房去过,不知有哪些吹得神乎其神的书。甚至与王元的交往是我和本地人接触中印象最深,且能有所收益的。就像赵立教我本地话和有关植物的知识,王元能给我谈及很多我所不知道的知识,他读过很多书,也有很多思考,这在古锦人里是很难得的知识分子。
王元喜欢女人,这是大家都知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新鲜的,到内地去,首先就是去那些偏僻街巷,谁都知道那里的女人是做什么的,这是他改不了的习惯,也是一种瘾,就像人肚子饿了需要吃饭一样。奇怪是,他的比他小很多的年轻女人似乎知道他的爱好,却没有闹出什么事情,对他简直是不加约束,这是很奇怪的事情。
人,只要了解了她的需要,并尽量满足,那么,她就会原谅你的一切。她喜欢钱,现在已经存了很多私房钱,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是她和孩子以后的保障,那么,大家就相安无事。王元显然对自己的这番理论非常满意。
为什么我总是跟这些怪人、坏人有缘分,按照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法则,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什么人呢?为什么一定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成者为王败者为寇,这是历史的规律,自己实力弱,永远就是被欺负的对象。我不断地用历史的、人性的规律来说服自己。只要他的恶还没达到被法律制裁或者侥幸逃脱法律制裁,都可以见容于社会的大海中,我们都是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