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买的是两门四座的硬顶跑车,因为要验证车子的问题,他自然要跟她们坐同一辆车。
跟他一同坐在车子里,她头一次觉得闺蜜新买的跑车空间逼仄。
闺蜜在车上悄悄发了一条短信问她,跟他是不是认识。
她看了短信只是云淡风轻地笑,过了一会回道:“不算认识,只是之前在同学婚礼上见过一面。”
她一直觉得“认识”这个动词应该是双方面的——只有她知道他而他不知道她的话根本谈不上认识。
车子跑偏的问题上了高速就显露了。
她时刻记着自己的任务,该说话的时候才开口,简要地陈述车子的问题,其余时刻保持缄默。
她见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他微微蹙着眉头,最后索性对他说:“要不然你自己也开一下。”她相信自己年少时的眼光,不认为他会罔顾事实。
验证结果车子确实会跑偏。
回到车行,他马上就安排下属帮闺蜜换了一辆车。
她不清楚此前跟他在婚礼上的一面之缘有没有在这次换车事件上起到那么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认识一个“能说话的人”确实很方便。
她心里也有些感触:她知道车行毕竟是做生意的,遇到这种事也不可能随便帮顾客换一辆新车。
所以想了想还是郑重地对他说:“谢谢。”
他的目光在她身上停驻了几秒,黑瞳匀出一片墨色,随后微微一笑,似乎是她今天的表现印象有几分深刻,“不客气。”
那日过后,她偶尔会想起这件事,过不久又抛诸脑后——也许是进入社会久了,有时会觉得校园那种纯真的感觉很难再寻觅。
记者是一个注定四处奔波的职业,哪里有大事情发生,他们就要第一时间奔赴第一线。
电视台要对体育馆内的一项重要活动出一篇报道,当天下午她要到现场并对几个重要领导进行采访。
小组的摄影师资历比她深,由于当天早上在市立医院做采访,中午直接从医院出发,她从电视台总部直接过去跟摄影师汇合。
她在办公室收拾好东西背着电脑包就下楼,准备坐的士去体育馆。
中午正是高峰期,她顶着烈日在马路上等了两分钟也没看到一辆空车,就在这时,一辆白色的捷豹xf在她旁边停下。
几乎同时,副驾驶座的车窗被降下,她也终于看到了坐在驾驶座上的人——是他。
“去哪?我送你吧。”
她背着沉重的单肩电脑包,迟疑不决,“方便吗?”
他朝副驾驶座这边微侧了身子,挑了挑眉,“难道你还要在这里继续等车?上车吧。”
她发现自己无法抗拒这种不经意流露出的动作。
最终她还是拉开车门坐进车子:“去市体育馆,谢谢。”
他熟练地发动车子,车子驶出百米远后才问:“你去那里采访什么?”
她诧异于他竟然知道自己是一个记者,“xx活动,循例报道和采访一下领导。”
其实算起来她跟他说话的次数寥寥可数。
她知道他高中那时交过一个女朋友,所以尽管后来获悉最好的朋友尹心慧跟他是初中同学,但是也从来不主动在尹心慧面前提起他。如果不是凌舜和王北依的婚礼,她估计也不会跟他有什么交集。
她终于想起一个问题,看向专注开车的人:“你怎么刚好经过这里?”
有过之前的换车经历,她也不再像之前的婚礼那么拘谨。
“中午跟一个客户在附近吃饭,出来的时候就看到你了。”
她点点头,“哦。”
车子绕上立交桥后,他又起了一个话题:“当记者辛不辛苦?”
她对这样的问题轻车熟路,答道:“还好。挺有意思的,不过最近报道比较多,经常要出差。”也许她不会一直当记者,但是就目前来说她是真的喜欢这个职业。
他聊起那次她帮闺蜜换跑车的事,说对她那天去车行帮朋友换车的印象很深刻。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身体内的记者天性瞬间冒了出来:“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你知不知道对普通人来说买一辆这样的跑车要花多少积蓄……”
开着车的他突然笑起来:“放松点。我没说你不应该帮你朋友。”
是啊,人家云淡风轻的,她激动个什么劲。
“我也没那个意思。”她的心忽然抽远,“当惯了记者……”
他看了她一眼,又重新目视前方,嘴角仍旧带着笑,“我知道,受人之托。事实上那辆车也确实有问题。”
这一刻,她突然觉得,在熟谙社会规则的他面前,她就像一个横冲直撞的人一样。
从电视台的大厦到体育馆大约要二十分钟车程,一问一答间时间过得飞快。
她再次体会到,他的口才和交际能力都很好。
到了体育馆,她背了电脑包下车,真挚地向他道谢:“谢谢你。”
他笑了笑,朝她挥挥手,“下次有机会再聊。”
她微微一笑,只当他在说客套话,却还是朝他点头。
这样的机会估计很渺茫。
她毫不留恋地推开车门下车,“再见。”
说完便头也不回地离开。
身后并没有立时响起车子驶离的声音,走了十几米她才终于听到身后引擎声。
三月中旬,她去y市跟踪报道一个热点新闻,有三天时间逗留。
报道的行程安排共三天,碰巧遇到周六这种双休日假期,多出了两天的时间,于是她去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