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六甲之战,以明军全面胜利告终。
荷兰人在这场战役中,死亡2678人,被俘虏3795人。
几乎东印度公司在东方海域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都被摧毁了。
唯一还剩下的是荷兰人在爪哇建立的巴达维亚城的留守军队。
但人数也不多了。
科恩将荷兰在这一带的一大半兵力全部抽调到了马六甲。
至于其他的荷兰人,都是行驶在东西方航道上的商人。
在占领马六甲后,为了站稳根基,孙传庭立刻召见了这里的一大批汉人。
他向这里的汉人传达了朝廷的意思。
朝廷什么意思?
当然是在马六甲设置一个省!
而且是直隶省!
而管理省需要的是官员,官员当然都用汉人,要不然还用土著不成?
大方向就是这么定的。
这下汉人们心中有数了,好日子终于来了。
眼看,崇祯十三年就要结束了。
在十二月底的时候,李岩开始给皇帝汇报今年国营商社的总营收。
首先,海外的总流水统计下来是8000万两。
没错,是8000万两!
但那时海外的,例如扶桑、朝鲜、吕宋岛、安南省。
当然,这不是净收入,是流水。
净利润是大约2000万两。
国营商社对内的贸易流水高达1.5亿!
没错,这个数值已经飙涨到1.5亿两(大约975亿元)!
不过这也是流水,净利润大概在3000万两。
内大陆的利润明显比对海外的更低,这也是朝廷定出来的惠民政策。
北京制造局制造的大多数是民生商品,稳定民生物价是国营商社的责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朝廷的商社营收似乎不算高。
但作为治理一个国家,账不能这么算。
无论的对外贸易,还是对内贸易,国营商社的崛起,都可以拉动地方私人商社的兴起。
民间商业随之兴起,意味着商业税的增多,意味着就业人数的增多,意味着社会上商品种类的增多。
商品种类的增多,才是最重要的!
它可以抗通胀!
为什么?
这还用问为什么?
朝廷印纸币下去,如果社会上生产商品不变,甚至产品萎缩,就意味着货币贬值!
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逻辑。
所以啊,国营商社,不仅仅是赚钱这么简单,它是引导商业的,是扩充社会产能的,对抗通胀的。
今年的农业税还是一层不变的2000万两,但是商业税,从今年开始,突然增长到3000万两了,这也说明了商业正在快速增长!
这更能说明,皇帝在上海和厦门杀人,并没有对商业影响太大。
针对这一点,社科院还专门出了一份报告:只有时代的商人,没有商人的时代。
意思是,商人不具备主导时代的能力,商人能赚钱,是时代赋予的,换成别的商人,商业一样会繁华。
大势所趋,朝廷的新政制造了大势,商人不过是吃了新政的红利。
这片报告在近期登上了大明日报、北京快报、南京快报、上海快报、厦门快报等等报刊头条。
非常犀利地指出了商人的角色和朝廷的关系。
变相地敲打商人不要膨胀,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跟着朝廷,有肉吃,如果越界,上海前收复刘慧文就是下场!
据陈子龙汇报,今年的银行总收入也达到了700万两。
这一数据,意味着什么?
银行的收入分几点:
一、给商社贷款,收利息。
二、收之前贷款买田的利息。
三、给北京开发商、武昌开发商、上海开发商、厦门开发商贷款修建房子。
这些都说明了,商业正在被拉动起来。
这进一步证明了今年商业税的合理性。
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兆头。
在新政推行十二年后,商业的发展,终于呈现出蓬勃的气象。
尤其是蒸汽机大力推广之后,生产产能暴涨。
以前各个战区的条件还是非常艰苦的。
在崇祯元年,边军将士穿着单薄的衣服,每天只能吃一碗饭,勉强度日。
崇祯八年,边军将士在冬天每人有一件棉衣,每天正常三顿。
到了今年,军委会上报上来的,现在各大战区的将士,每人两件加厚棉衣,每天正常三顿,还经常有肉,有酒。
这是为什么?
因为产能提升起来了,因为交通越来越便利。
从武昌到长安的火车通车,从长安到武威的火车车轨已经铺设完毕。
从沈阳到阿勒楚喀城的铁轨也已经铺设到最后阶段。
这些,在崇祯十三年年底,从汇总上来看,似乎都有了一个飞跃。
等李岩汇报完后,他离开乾清宫,到了太子的东宫。
“太子殿下。”
“老师来了。”
“殿下今日读到《国富论》有何感想?”
“回老师的话,《国富论》里面说,想要富国强兵,必须兴旺商业,而商业分为两种。”
“一种是民间私营商社,他们相互竞争,市场上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调控,使商业保持一种平衡。”
“但是,当大商人出现后,他会利用权力和金钱开始造成垄断,吞并小商人,进而控制物价,甚至影响朝廷政策。”
“这是不可取的,所以需要平衡民间商人。”
“第二种这是国营商社,国营商社必须掌握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