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海(日本海)洋面上空。
“嗡嗡嗡……”两架涂着旭日徽记的飞机穿出云层,轻盈的一转身从中国舰队的东北方上空略过。
这是两架日本海军航空兵最新服役的“九〇式舰战”,不过它的外形却与原时空的同名型号截然不同。原时空那款是粗短难翼机,大部分机身都是木头和帆布,一吊丝。而眼前的两架九〇式舰战却是全金属单翼机,流线型的机身造型,精致的做工,一高富帅。
如果是后世军迷肯定会大喊一声“零式”!没错,它的外形确实很像原时空的零式战斗机。不过它的性能却比零式牛叉多了,机身也要比零式大一圈,说它的零式的放大魔改版也没错。
因为各种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精彩表现,这种新出场的战争武器引起了各国的强烈关注。在一战结束之后,世界就掀起了发展航空技术的热潮。在原时空的历史上,因为航空技术太过新颖,各国都需要自己去摸石头过河,所以发展的速度比较慢。
而在本位面就不一样了,有了中国这个航空界的领头羊,各国跟在后面山寨即可。比起自己在黑暗中慢慢摸索搞原创,山寨起来就省力省时多了。都是工业强国,有了现成的产品当参照物,只要不太傻的话都能依葫芦画瓢,哪怕不能完美再现出原版的性能,但是在思路上却可以得到很多启发,这研发速度自然就快了很多。
比如说“这个发动机为什么要这么布置”,“这个机翼的角度为什么要搞成这样”等等之类,很多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都是思路的问题,也是经验的积累,但如果不捅破这层窗户纸,那就不知道要摸索多久了。现在有了现成的产品当参照,大伙一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我怎么没想到?
特别是在华盛顿条约签署后,各国的海军大建都受了限制,挖空心思增强自己实力的列强们,就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了航空方面。军舰不能随便大建了,但飞机这东西可没有任何限制啊,咱更新不了海军的舰艇,就去更新空军的飞机啊!随着列强们将资源和人力向航空领域倾斜后,本位面航空技术的黄金时代开始了。
发动机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最重要的子系统,对于航空发动机的研究也成了各国的重中之重。有了充分的人力物力投入,又有中国产品当参照物做参考,本位面航发的发展速度极快。进入30年代后,1000千瓦(1341马力)级别的航发已经在各大列强中普及了。在中国之外的技术实力最强的美英德三家,现在已经有了1200千瓦(1609马力)级别的航发,并且还在研发更大功率如1500千瓦(2011马力)级别的航发。
日本自然也不例外,本位面的他们在一战期间就从协约国特别是英法身上搞到了不少先进技术,其中就有包括航空领域相关的技术,又洗劫了意大利的北方工业区,也搞到不了好东西。尽管他们的工业底蕴不如欧美强国,但是也差不了太多,所以在飞机的总体设计上并不算落后,但是他们的致命软肋是发动机。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日本的航发问题一大堆,首先是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漏油漏冷却液寿命低下等等,特别是漏油的问题相当严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不漏油就不是发动机。”其次是发动机增压技术,不要说技术要求比较高的涡轮增压,就连最初级的机械增压都搞不定,他们从德国弄来的bm803等好东西的样品,可就是仿制不出来,或者勉强仿制出来了也没法用,实际应用中的功率根本达不到设计值。还有就是日本的炼油技术落后,导致航空汽油的辛烷值太低,杂质太高,质量极为低劣,严重影响发动机性能。战后美国人缴获了不少日本飞机,结果加上美国汽油以后,飞出的性能普遍高于技术手册上日本人自己测试出来的性能,特别是速度。
本位面的日本也一样,虽然他们的技术比原时空更强,更有钱,但是在航发这一块而还是不行,虽然比原时空的同期更强,但是比起欧美列强还是不值一提。在欧美1000千瓦级发动机普及的现在,日本自产的航空发动机连800千瓦级别都很勉强,也不是功率达不到,就是可靠性十分悲剧。
不过之后的发展在就原时空完全不一样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抱对了大腿。日本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新建立的日本人民共和国加入了人革联,牢牢的抱住中国大腿。
遇到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就去找老大啊!所以在新一代飞机的航发遇到麻烦的时候,他们没有像原时空那样对付着用,而是跑去找到中国帮忙。“土豪,我们做朋友好不嘛?”
中国对于各种高科技以及产品的输出一向是分成了三六九等,自己用的肯定是最好的,其次就是众小弟,然后是友好国家。原本日本作为人革联成员国,是有资格从中国进口先进飞机,不过这次却不是进口整机,只想引进发动机技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设计也很不错的,再加上自尊心的问题,老是进口整机面子上不太好br
日本求上门之后,文总却也没按剧本喊“放手”,而是表示可以向日本出口更先进的航发技术。按照当前的技术等级,人革联众小弟能引进的航发是1500千瓦(2011马力)级别以下的型号,这个级别的航发已经领先欧美列强了。日本从中国引起的是hhq-07型气冷发动机和hhy-06型液冷发动机,前者是1400千瓦级,后者是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