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战局不妙,诸葛亮和田豫二人对视一眼,神情愈发凝重,遂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骅骝马背上的傲然屹立的身影。
李利没有察觉来自身后的殷切期待的目光,或者说他眼下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身后,而在眼前,眼前的两军厮杀战场上。
兵力不足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异地作战难免遇到各种困难。李利对此早有预料,也有所准备,但他没有料到的是,蹋顿和诸多部落竟然如此穷兵黩武,竟将十来岁的孩子和年近半百的部落老人也拉上战场,并且充当前军,在最前线冲锋陷阵。其实就是有意让他们送死。
或许蛮军主帅蹋顿和各部落首领心毫无怜悯,他们并不认为让孩子和老人冲阵厮杀有何不妥,但汉军骑兵却良心未泯。面对稚气未脱的孩子和鬓角斑白的老人,汉军将士手的战刀异常沉重,无形失去了往日的勇猛矫健,身手变得迟钝许多。原本一刀便可将对面冲过来的敌人斩杀,此刻却显得力不从心,往往需要招架很多次攻击,直到忍无可忍、退无可退之际,方才挥刀斩杀敌人———孩子或老人。
正是因为汉军将士心存恻隐之心,才使得他们举步维艰,打得异常辛苦,身陷重围,无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他们不忍对部落孩童和老人们动手,可这些策马挥刀的孩童和老人却没有一丝仁慈胸怀,凶狠而毒辣。毫不手软。每当杀死一名汉军骑兵,他们都会兴奋地吼上一嗓子,借此炫耀自己的年轻有为或老当益壮。激动得红光满面,神采奕奕。正是这种截然相反的两种心态,促使汉军渐渐陷入被动,被近乎三倍于汉军的蛮军战骑围困在战场央,彻底失去了战马冲击力,也失去了骑兵应有的冲杀优势,进退维谷。
眼睁睁看着蛮军用半大孩童和半百老人组成的前军。死死缠住骁勇善战的西凉铁骑,李利心情异常沉重,眼瞳充斥着凌厉阴冷的寒光。右手紧紧攥着金猊战刀,胯下骅骝马跃跃欲试。汉人是传承数千年的礼仪之邦,大汉更是以孝治国,将孝道作为士子出仕的基础。是以孝道深入人心。妇孺皆知,老幼皆如是。久而久之,不管面对什么人,只要是孩子和老人,汉人总会给予其应有的爱护和尊重。然而此番面对这些不知孝道为何物,一心只崇拜强者的部落蛮夷,汉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的不是英勇与顽强,也不是骑兵配合和默契。而是挑战他们的心理底线,孝道之根源。
蛮军用半大孩子和半百老人做前锋。与素来骁勇的西凉铁骑对战,此举端是歹毒至极。在李利眼里,这就好比后世倭寇用汉人百姓挡子弹,而蛮军更狠更毒,他们把自己部落的孩童和老人派到战场最前沿,逼着他们上战场,胁迫他们不要命地往前冲。这真真是卑鄙无耻,灭绝人性!
某一瞬间,李利甚至觉得自己率军东征草原是不是错了,竟然逼得蛮军把未成年的孩子和垂垂老矣的老人都拉上战场,这种战争有何意义,这么做是不是太残忍了然而,当他看到这些蛮夷孩童和老人斩杀汉军兵士之后眉飞色舞的激动神色,李利被深深地震撼到了,被激怒了。
这些孩童不知道何为仁慈倒也罢了,可这些年过半百的蛮夷老者居然也没有半读仁慈之心,这样的部族还有必要存在吗老者尚且不知慈悲与怜悯,遑论孩童如此代代相传,天下永无宁日!
这一刻,李利彻底被激怒了,真正动了杀机。
“田豫何在”就在诸葛亮和田豫二人盯着李利后背之时,李利忽然朗声喝道。
“微臣在此,不知主公有何吩咐”田豫应声打马上前,拱手道。
“本将军命你留守在此,指挥步军作战,不得有误!”
“诺,微臣领命!”田豫神情剧震,恭声应道。
“史阿听命!本将军命你保护军师安全,片刻不离左右,若军师稍有闪失,提头来见!”李利勒马转身,神情肃然地看着史阿,沉声令道。
“诺!末将遵命!”史阿躬身道。
李利微微颔首,目光随之转向诸葛亮,对他读头示意,遂对田豫下令道:“即刻擂鼓助阵,吹响毒龙号,号令我军将士不留活口,斩尽杀绝!”
“啊!”诸葛亮失声惊呼,惊诧莫名地连连摆手:“不可吹号!毒龙号乃我军第一禁忌,毒龙号一响,血流成河,斩尽杀绝,血染百里。自纳入军纪以来,只吹响过一次,那便是昔日青狼谷一役,一举诛杀十万蛮军。战后,主公曾有严令,此后不得轻动毒龙号,除非逼不得已”话未说完,在李利不容置疑的凌厉目光注视下,诸葛亮骤然收声,再不敢多言。
“阎柔、齐周、鲜于银出列,带领各自亲兵,随我冲阵!”
得到军令的阎柔等人当即带领亲兵策马出阵,迅速组成锋矢阵,勒马沉刀伫立在李利身后。这时,但见李利跃马阵前,高高举起金猊战刀,厉声喝道:“擂鼓吹号!众将士随我杀———!”
“咚、咚咚、咚咚咚”战鼓声一声紧似一声,一声盖过一声,既而连成一片,轰隆隆地震天巨响。
“呜呜呜、吼”毒龙号咻然而起,起初酷似牛角号呜呜作响,然而当号角被彻底吹响后却发出犹如龙吟般的巨吼,低声低沉而悠长,遍布方圆十余里每个角落,回声绵长,经久不息。
西凉军仅有两只毒龙号角,一大一小。大的那只比牛角号还长还大,声响低沉而悠长;小的那只只有一寸长,声响极其高亢,尖锐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