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州的整顿,其实就是一个收尾工作。太子朱厚照带来的这些人都是精兵强将,工作效率非常高,进队非常快。
兴王府查抄的东西,太子朱厚照也进行了妥善处理。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能够拿走的东西,安排人送往京城,由弘治皇帝来处置。
至于那些商铺、田地、房产等拿不走的东西,朱厚照也进行了不同的处理。
农田这块,凡是巧取豪夺的,要归还给原主。强买强卖的,要按原价卖给原主。
兴王府自身拥有的农田,一部分划归安陆州衙门,作为公田。一部分则卖给大明江南集团。
太子朱厚照这么做,也是兼顾了官府和商业。如果全部给予安陆州衙门,这些土地绝对发挥不出最大的作用。而如果全都卖给大明江南集团,那么官府的开销就会受到影响。
将农田划给这两方,既能保证安陆州衙门能够获得一块稳定的收入。也能通过大明江南集团将农田的收益做到最大化。
湖广地区的农田与苏杭等地、北方各省不同。大明江南集团需要利用这块农田对杂交水稻进行实验,从而培育出适合湖广及其周边的高产杂交水稻。
再一次的整顿,将隐藏在衙门里的蛀虫又揪了出来。
当然,这也不能确保安陆州衙门当中的蛀虫都被揪了出来。
即便是全部都给揪了出来,可是谁又能确保现在还清清白白的这些人不会变坏呢?
这些都是太子朱厚照能够解决的。他只能尽全力做到目前的状态了。
在他看来,要想确保大家奉公守法,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制度来制约、监督大家。
太子朱厚照特别推崇一句话,那就是“一个好的制度能够让坏人变好,一个不好的制度能够让好人变坏”。
明朝官员的腐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太祖皇帝朱元璋那时起,官吏的俸禄定的太低。根本就不够大家的日常开销。为了最基本的生存,只能是选择贪腐。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洁身自好,没有选择同流合污,不过日子过得那是一个惨呀。
可以说,这是一种悲哀。
太子朱厚照自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发生。这种整个官场存在的问题,只能是从制度层面予以解决。
提高俸禄,确保大家能够支付日常的开销,那是最基本的。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俸禄,让官吏能够达到中产阶级水平。
达到中产阶级水平并不是最终目标。再往后,就应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衙门人员。将减少人员的俸禄贴补给剩余人员。从而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俸禄。
至于能否做到这一步,太子朱厚照现在也是心里没底。在他看来,让官府人员的收入达到大明中产阶级的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达到后会令官府稳定很长一段时间。
安陆州的整顿已经接近尾声,马上就要结束了。
可以说,整个湖广地区,安陆州是第一个完成整顿的地区。这里面除了太子朱厚照事先清理兴王府及其产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外,手下人的高效率的工作,也是重要原因。
整顿完毕安陆州,太子朱厚照打算前往荆州府进行整顿。
之所以选择荆州府,是因为安排在荆州府调查辽王府擅自涨佃租一事的人报告,秋收已经开始,辽王府并没有按照太子朱厚照的意思,维持佃租不变,而是按照辽王府事先制定的佃租进行收租。
百姓对此颇有微词,可是毕竟租种的是辽王府的地,人家说的算。
辽王府也明确表示,认为佃租高,可以不租种。辽王府绝不勉强。
辽王府在荆州府拥有大量的田地。你不租种辽王府的田地,还能做什么。
其他地主当中,也有人向辽王府学习,提高了佃租。没提高佃租的地主倒是有,可是人家的地早已经有人租种了。
最为关键的是,租地得采取就近原则。你总不能背井离乡,前往外地租地生活吧。
当然了,你也可以改行。今后不种地了,改行做些小买卖。可是,一辈子都在种地的农民,又有几人能够改行的。
对太子朱厚照的话,置之不理。辽王朱宠涭也算是胆子大。
他应该想的到,太子朱厚照会处理此事的。可是他依然是做了。
换句话说,辽王朱宠涭就是把太子朱厚照的话当做耳旁风,根本没把太子朱厚照放在眼里。
对于这样的人,按照太子朱厚照的性格,那是必须严惩的。
因此,太子朱厚照决定前往荆州府进行整顿。
朝廷已经下了圣旨,这个理由是非常充分的。辽王朱宠涭也只能是接受。
就在太子朱厚照在安陆州准备前往荆州府的时候,王钦来报,蓝馨姑娘求见。
她怎么来了。
对于这位来无影去无踪的姑娘,太子朱厚照心中有很多疑问。
他曾安排人调查过这位蓝姑娘的底细。可是却没有结果。
派去调查的人是秘密前往的,可是不知因为什么原因被蓝馨姑娘发现了,找到了调查的人员,让他们向太子转达自己的意思,自己没有威胁到太子,希望不要对其进行调查。
太子朱厚照知道后,果断放弃了调查蓝馨的心思。
毕竟,蓝馨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还帮助过自己。
朱厚照尚未见到蓝馨,但是他知道,这位蓝姑娘前来拜见,绝对是有事情的,否则她是绝对不会来见自己的。
太子朱厚照一直住在安陆城内的兴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