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况到了衙门里的时候,大堂里已经闹的不可开交了,祝况站在大堂之外,都能听到里面吵吵嚷嚷的声音。
他忍不住蹙眉,大堂是个何等庄严的地方,怎么能吵吵嚷嚷到如此地步?
才进大堂里,就看到六七个人有男有女,吵吵嚷嚷的闹在一起,其中有个十几岁的小娘子哭哭啼啼的在一旁。
他重重的咳嗽了一声。
只可惜,这咳嗽的声音并没有引起大堂之内人的警醒,跟在祝况身后的衙役不得不开口喊道:“肃静!大人到了,不得喧哗!”
闹将在一起的人听了这话这才分开了些。
祝况在大堂之上坐定,这才问道:“你等谁是原告,谁是被告,何事诉上公堂?”
这话不说的时候也就罢了,才说了,就听两个人一起站出来说道:“我是原告!”
二人一起说罢之后,互看一眼,瞪着对方骂道:“你胡说,我才是原告。”
祝况瞧瞧二人,一个大概三十多岁,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这汉子穿着打扮还算上佳,虽不是锦衣华服,然布料也是上上等的棉布,祝况盯着此人看了几眼,看起来眉眼之间并不曾有正气,甚至有些闪烁。
另外一个人,是个四十多岁将近五十岁的汉子,衣裳破旧,上面还有几块大大的补丁,面容憨厚,瞧着就是一副苦哈哈的样子。
料想这两个人就是两方能当事的人了。
只看二人,祝况的心里已是多相信那五十岁的老汉多一些了。
然祝况也知道,一时好恶不能成为审案的证据,何况,有多少看起来老实憨厚的人,也是刁钻奸猾的。
祝况拍了惊堂木说道:“肃静,你二人一个个慢慢说来,原告也不代表就有理,不用为此争执!”
自来,人们都是觉得,原告一方有理,但祝况何尝不知,多少原告本来没理,不过是强词夺理罢了。
那年轻汉子已经开口了:“大人,草民钱大元,是县城外三里钱家屲的人,半月之前,草民用五十贯钱纳河对岸杜家坪杜长明家的小女儿杜氏为妾,岂料,这杜家收了钱不认账,小民与其争辩,反被拉到衙门里来。”
那叫做杜长明的老汉听了钱大元的话,着急了,忙就砰砰砰的磕头说道:“大人,草民冤枉啊,草民家中有一个女儿,因家中贫寒,半月之前,草民用每月一贯钱的价格将女儿送到钱家做丫鬟。谁知,这钱大元仗势欺人,意图霸占草民的女儿。草民的女儿不甘受辱,投水自尽,幸而被人所救。求大人为草民一家人做主啊!”
“大人,这杜长明就是刁民,收了草民的钱就不认账了。”
祝况蹙眉,这二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之间,倒是也说不清楚二人究竟是什么情况。
“你等可有人证?”
“大人,草民年过三十无子,膝下只得了一个女儿,村子里的人无人不知,草民要纳妾延续血脉,钱家屲的人皆可为草民作证。”
“大人,当日草民与钱大元欠了文书的。”杜长明颤颤巍巍的从怀里摸出一张纸。
祝况听了杜长明的话,瞥了钱大元一眼说道:“你等当日可是签订了文书?签订文书之时,可有中人?”
“回大人的话,签了文书的,当日,草民与杜长明欠了文书的时候,有两个中人,分别是钱家屲的钱亮和杜家坪的杜长德。”钱大元规规矩矩的回答。
说完这一席话,钱大元也从怀里摸出一份文书来。
祝况蹙眉,既然有文书为证,怎么会闹到公堂?
“将文书送上来!”
祝况话音才落,有衙役匆忙上前,将二人手中的文书接过,送到祝况面前。
打开其中一份,只见上写着:
“立卖字:兰县杜家坪人杜长明,因家中老妻病重无钱医治,请中说合,情愿将小女草枝卖与钱大元为妾。杜草枝,年十五岁,生于十一月廿八日,辰时生,三面言明:牙价大钱五十贯,同中笔下交清。买卖之后,任凭教训。若夜晚山水不测,各从天命。若后生端,有中人以面承管,不与买主相干。恐后无凭,永无返回。立卖字存照。”
后面分别写了买卖双方的姓名以及两个中人的姓名并年月日等,并且都盖上了指印,祝况左看右看,并没有什么不妥当,这份文书将事情说得十分清楚。
如此看来,事情应该很明白,就是杜长明将女儿杜草枝卖给了钱大元为妾,但如果是这样,杜长明何必来告状鸣冤?
祝况的眉头越发的拧成了一个疙瘩。
他看看杜长明,问道:“杜长明,你可清楚,你可识字?可清楚这文书上写了什么?”
“回大人的话,草民不识字,当日,文书写好后,他们念与草民听了,上面写:立契书:兰县杜家坪人杜长明,因家中老妻病重无钱医治,请中说合,情愿将小女草枝送入钱大元为婢。杜草枝,年十五岁,生于十一月廿八日,辰时生,三面言明:杜草枝月钱一贯,同中笔下交清。立契之后,任凭教训。若夜晚山水不测,各从天命。若后生端,有中人以面承管,不与主家相干。恐后无凭,永无返回。立契书存照。”
杜长明虽然胆怯,但一字一句,说的十分真切。
祝况哪里还能不明白,这杜长明是被人给哄骗了,说不得,一文钱不见,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给丢了。
“大人,这杜长明不尽不实,契书分明不是这样写的。”钱大元着急了,忙就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