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的釉里红一共有三种装饰手法:釉里红线绘、釉里红涂绘、釉里红拔白。
所谓釉里红线绘就是用铜红原料直接彩绘出图案;而釉里红涂绘,则是用铜红料涂抹出图案;釉里红拔白,用铜红料在图案地子上涂抹,突出白色部分为花纹,相对来说更具层次感。
早期的元代的釉里红以釉里红涂绘和拔白的装饰手法为多,线描的少,原因是铜红料高温极易挥发,一旦高于烧成温度,就化了,变成无色,俗话讲就是烧飞了,而温度低则根本烧不出红色。
这正是釉里红难得的地方,发色的温度高,比青花烧成温度范围窄得多,极难控制,青花瓷温度低一点还是蓝色的,能看,釉里红温度一低可就难看了。
林剑比了个大拇指,“胡爷您是这个,虽然是明釉里红,但不次于元釉里红,甚至技艺更加的炉火纯青。”
胡爷惊讶了,“现在年轻人都这么厉害了吗?我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连釉里红是什么都不知道。”
林剑稍稍谦虚了一下,“就是多看了几本书,记忆力还凑合。”
胡爷一边摇头一边感叹,“这就是天赋,我要是有你的天赋,何愁家传绝技得不到继承?”
林剑没敢接话,转而问道,“胡爷,听说釉里红的烧造工艺极其苛刻,您是怎么做到的?”
讲到自己拿手的东西,胡爷的兴致全来了,“没错,这也是釉里红传世量如此稀少的原因,古代柴窑密封性能差,到了1200度以上,每升温10度都很困难,所以需要烧36小时以上,才能炉火纯青。
而且釉里红瓷器的烧制对于窑炉气氛要求极高,最后出窑时候氧气稍微多一点就变成了绿色,所以你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元代釉里红瓷器多有绿色苔点或成片绿色出现。”
林剑回想了一下自己看过的元代瓷器,发现确实如此,心道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当然也有烧飞的橙红色或无色出现,晕散成片也是元代釉里红特有的现象,记住这些特征,对你以后判断元代釉里红真假很有用。”
林剑微微鞠躬,“谢谢胡爷指点,我记住了~”
聊完了元代的珍宝,林剑没忘记此行的目的,“胡爷,乾隆斗彩呢?”
胡爷二话没说,转身进了屋,当然,他没忘记顺手把桌上的明洪武釉里红拿走,虽然是仿的,却也是难得一见的精仿,反正以林剑的眼力,还看不出和真品之间有什么区别,主要是供他分析研究的案例太少了,也许把存世的釉里红,不管是元代还是明代的都看一遍,他才能做到了然于胸。
这回林剑等的时间稍长了一些,等的他都快没耐心了,胡爷才施施然的从里屋出来,手里捧着一只精妙绝伦的斗彩大罐。
从胡爷一出来,林剑的眼睛就掉到了罐子上挪不开,唇口、短颈、圆腹、圈足、盖微微隆起、宝珠钮。
等胡爷把罐子放下,林剑迫不及待的一步跨过去,用眼神示意是否可以上手,得到了肯定的眼神后,立马抓起打开盖子,发现盖里、罐内及底满施松石绿釉,内壁光滑无纹,外壁器腹白地上通绘斗彩缠枝花卉,花鲜叶绿、枝缠叶绕、连绵不绝、五彩缤纷,还有蝙蝠飞舞于花丛间。
整件瓷器纹饰线条流畅、描绘细腻、填色准确,显得层次分明,用色极为丰富,将此盖罐装点得五彩斑斓,令人过目不忘,这是艺术品的最高境界。
不过从装饰风格看,瓶身所绘枝叶缠枝的方式略带西洋风格,卷叶纹仿若羽毛尖的花瓣纹,很有洛可可的风格,使其华丽的外表更添一份异国风情。
精细的白瓷上,以丰富多色之釉上彩,描述出盛放繁花的景象,仿古蝙蝠,层次丰富的釉彩,非常传神,而底部的施松石绿釉,中央以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款识工整,工致端庄。
可以说每一处细节都做到了极致,要不是有寻宝鼠,打死林剑也分辨不出真假,恐怕只有马爷那个段位的,才能察觉出一丝异样。
然而,胡爷却对这件斗彩不太满意,“怎么样?看出瑕疵了吗?”
林剑愣了下,苦笑了几声,“看不出,我觉得这就是真品~”
不过紧接着他皱着眉头,摸着光滑的罐身,嘀咕道,“非要说的话,就是这罐子太。。。”
“太怎么样?”胡爷追问~
林剑脑中思绪一闪,脱口而出道,“太新了~”
胡爷黯然失色,“你说得对,就是太新了,新到根本不像是老物件。”
林剑不懂,“是因为还没做旧的关系?”
胡爷摇摇头,“以如今的技术手段,人为做旧,不管你技术如何高超,都免不了有蛛丝马迹被人发现,所以这罐子做好到现在我再没碰过它,我找不到一个能够完全以假乱真的做旧手段。”
林剑叹了口气,这事儿他可帮不上忙,只能岔开话题问道,“这罐子是谁求的?他准备拿去古玩市场试水?还是送拍?”
“不知道,我从不关心这些,他给我开了50万的价格,我想都没想就同意了,我没道理不同意。”
林剑心道,“这要是真的拿到拍卖会上蒙混过关,那可是至少五倍以上的利润,50万的价格还真不贵。”
关键就是胡爷的手艺,能不能做到以假乱真。
乾隆御窑斗彩器可视为皇帝本人艺术品位的反应,乾隆时期的斗彩瓷器一改雍正时期灵秀典雅的风格,而倾向追求制作工艺精细,纹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