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着,展步先将右手中所剩下的蓍草放下,用右手去数左手中的那些蓍草,每数够四根,便将四根蓍草取出,放在左侧的地面上,之所以四根四根的数,主要是因为四为四象,也是四季。
每四个数一次,便是象征四季轮回,最终,展步左手中只剩下了两根蓍草。
剩下的蓍草其实代表了闰月,现在只剩余了两根,所以便是五年两闰。
而后,展步将代表闰月的这两根蓍草用左手的食指和无名指夹住。
这时候的展步右手空空,左手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有一根代表人的蓍草,而无名指与中指之间则有两根代表闰月的蓍草。然后,展步右手将刚刚放下的代表地的那一小捆蓍草拿了起来,紧接着,展步再用左手去数右手中的蓍草,同样,每数够四根便将四根蓍草取出,放在右侧的地面上,最终,展步的右手中余下了两根蓍草
。
这时候展步将右边剩余的两根蓍草夹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中间,这时候展步两手中的蓍草共有五根。
于是展步将手中的三股蓍草合拢,再把这五根蓍草放在一侧,接着,展步又将刚刚数出来的四根一组,代表天地的所有蓍草合拢在了一起。
如此一来,卦象的“第一变”就完成了。
此时,展步手中的蓍草变作了四十四根,原来的五十根蓍草,一根为太极还在展步的正前方,而第一变完成之后,另外五根蓍草就不再应用。
而后,展步又随意的将这四十四根蓍草左右分开,接着,展步便再次将右手中的蓍草放下,直接去数左手中的蓍草,如同上次一样,四根蓍草为一组,将数出的蓍草放在左侧地面上。
与上次不同的是,这一次随意将两捆蓍草分开之后,就不再需要从右手抽取一根代表人,而是直接用四季的变化演变左手的蓍草就可以。
最终,展步的左手中剩下了四根蓍草,此时展步将左手余下的四根蓍草放在左手无名指与食指之间,然后与上次一样,右手再拿起刚刚放下的蓍草,左手来数右手的蓍草。
最终,展步的左右手中各余下四根蓍草,合共八根蓍草,于是展步将这八根蓍草合拢,放在刚刚数出的五根蓍草中,这八根蓍草也不再运用。
然后展步又将身前四根一组的所有蓍草归拢起来,如此一来,卦象的“第二变”已经完成。
此时展步的手中有三十六根蓍草,接下来,展步再随意的将手中的蓍草分开,重复“第二变”的动作,当所有的动作完成之后,展步的左右手又是各余四根蓍草。
展步再将这剩余的八根蓍草归拢,放在身侧,然后展步把放在身前的所有蓍草都捡了起来,到现在,演卦的“第三变”已经完成。
而三变之后,展步手中的蓍草则是“一爻”。
所谓爻,是构成卦辞的最基本符号,爻分阴阳,一般在符号中,长实线代表“阳爻”,是一个“—”的符号。而两根短线构成的虚线则代表“阴爻”,是一个“--”的符号。
阴爻与阳爻自上而下罗列结合,三个爻便可以组成八卦,例如自上而下为阴阳阴,那么就是八卦中“坎卦”,代表了水,而如果自上而下为阳阳阳,那么则代表了“乾卦”,代表天。
八卦中任意两个上下组合,便为六十四卦。例如上卦为乾,下卦为坤,那么就组成了六十四卦中的“否卦”。
也就是说,《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需要六爻才能得出。
展步刚刚进行的演卦,名为“三变”,“三变”完成之后,只能得到“一爻”,自然,这一爻如何得到,也需要进行计算,需要数自己手中剩余蓍草的数目。
此时展步开始数这些蓍草的根数。最终,展步的手中有二十八根蓍草,这时候展步心中明白,这第一爻为少阳。
一般来说,当三变完成之后,手中的蓍草数目只有可能是四种情况: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
而这四个数字被代表四象或者四季的四整除之后,便是:六、七、八、九。
七、九为奇数,属阳,定为阳爻“—”,其中七是少阳,九是老阳;六、八是偶数,属阴,定为阴爻“--”,其中八为少阴,六为老阴。
少阴与少阳是是阴阳的初生状态,它们有朝气,有生气,为不变爻。而老阴与老阳则是阴与阳发展到了极致的结果,老阴与老阳在演卦的时候会发生变化,老阴会化作阳,而老阳会化作阴。
展步第一次使用三变,得到的数是二十八,被四整除之后为七,也就是少阳。
于是展步拿起了代表太极的那一根蓍草,在左侧的地面上划了一根阳爻“—”,在右侧则同样画了一根阳爻“—”。
记下这两个符号之后,展步将所有的蓍草都合在了一起,然后重新依照刚刚的“三变”顺序重新演卦,同样的先用大衍之数遁去其一……
当第二次的演卦完成之后,展步得到的数字是三十六,被四整除之后为九,也就是老阳。
于是展步在左侧刚刚代表阳爻的“—”符号正上方又一次写下了一个“—”,而在右侧代表阳爻的“—”符号正上方写下了一个“--”符号,代表阴。因为展步这一次得到的是代表老阳的九,左侧的卦为本卦,就是代表现在测得的卦型,所以得到九,便是阳。而右侧的卦象则为“之卦”,也就是未来会如何的卦象,老阳会发生变化,所以在右侧要记录一
个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