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鬼地方就几块石头、一个名儿,既不险亦不峻,坡度不大,一望平川,此处决战,三面皆无遮拦。若我是鞑靼将官,必以优势兵力三面围打。”
钱岳带着众将官查看玄石坡地形,不少将官皆吐槽不已。
钱岳站在卧牛石上,闻言放下单筒望远镜,笑道:“草原苍茫,这里已经很不错了。我兵少,而敌兵多,借玄石坡阻住一面,多少能扳回几分劣势。”
便问:“骑兵提备好了没有?鞑虏以骑兵著称,历来要大胜鞑虏,但凭步卒远远不够。步骑相合方是正道。”
步兵打骑兵,平常来说,只有劣势而无优势。尤以机动性,最是令步兵烦恼。就算凭借重甲步兵抗住了骑兵的冲击,但以骑兵的机动性,那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便是败,也不会大败,能够保存实力。
这里面的经验和教训,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赵武灵王为何要胡服骑射?正是因为吃这方面的亏吃多了。
那时候神州各国的军队,以步兵和车兵为主。这两个兵种在灵活性机动性和速度方面,都远远不及骑兵。面对北方的敌人,往往只能被动迎击,便是打胜了,也追不上,无法扩大战果。
于是骑兵这个兵种,才逐渐受到重视,并取代车兵,成为战场的王者。
汉武帝北逐匈奴,凭的可不单单是步兵。步骑相合,配合作战,才是应对骑兵的最好的战术。
“以步兵挡住骑兵的冲锋,以骑兵策应之,追逐之。”钱岳道:“敌骑冲阵,古来先以箭雨齐射,再以重甲、重盾,列枪阵硬扛。用步兵拖住敌人的骑兵,然后再出动策应的己方骑兵,予以重击。”
“我军火器犀利,甲胄精良,人皆悍勇,要挡住敌骑不难。但要大规模杀伤敌军,却需要一番计较。预设战场上万人敌可曾埋置妥当?”
闻言,一将捶胸道:“以玄石坡为中心,距离二百步到三百步的范围之内,掘沟三条,各伏兵一个军侯编制。任务已进行过半,午时前必告成。”
钱岳点了点头:“越快越好。伏万人敌以炸之,二百到三百步内最合适。到了这个距离,敌人冲锋之势已成,绝无回头的可能,只有硬着头皮硬冲。进入二百步,火铳齐射。大抵不超过四轮,便会短兵相接。”
说到底,步兵对骑兵,打的是阵地战。既然是阵地战,自然要制造一些防御措施。拒马、铁钉什么的,这里没有条件,也不合适。倒是类似手雷手榴弹的万人敌,可以用到这个地方。
立马峰虽号称峰,但只是一个草坡,玄石坡号为石,实际上也只不过草坡上几块巨大的卧牛石而已。可以挡的一面,另外三面则不能挡。
钱岳以此为中心,摆开阵势。在阵前掘沟伏兵,以万人敌对敌,策略自然不差。
当然,埋伏在沟里点万人敌的将士,其危险性肯定要大一些。但既然是战争,这也是无可避免的。
用尽手段,对敌人造成更多的杀伤,这是钱岳的目的。
前方传来的消息,鞑靼人少说有五六万大军。而他只一万两千人。除开各部所属的骑兵营、夜不收,打阵地战的,只有九千人。
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杀伤。倒不是怕了鞑靼人,而是怕走脱了太多的鞑靼人。
“我校尉部有四百门炮、一千炮兵,四千枪兵,四千铳兵,列阵三合。待敌至,千步发炮,三百步发万人敌,二百步发铳,三轮远击,来三万我怎么也能吃他一万。随后短兵相接,枪搠铳打,径发骑兵侧击之,破敌易也。”
“玄石坡下一望平川,鞑靼人要攻三面我,阵形不必密集,怎么也要三两万。彼其五六万兵马,第一波攻势便可击溃。其必不敢再来,定然仓惶而逃。再以骑兵逐之,杀伤最多数千。也就是说,这回能吃下敌人一半的兵力,便大功告成。”
最后钱岳道:“然战局变化,易有万千。一应计较,皆作参考。临战时随机应变,众将须得牢记在心。”
不说玄石坡这里列好阵势,单说吴克善领兵至玄石破附近,果然已将至午时。
此时烈阳高照,逢八月,正是一年间最是炎热时候。这年代虽谓之小冰河,但最热的时候,温度也不会低到哪里去。
远远望去,热气灼灼,空气随之扭曲。人马俱疲。
吴克善早探知钱岳列阵玄石坡,此时便也不急。令其弟察罕领万骑游弋周围,当作戒备。便则令大军安营扎寨,打算暂作休整,饮食饮水,养好体力再与之战。
双方如今,间隔不过五六里,这边隐约可见玄石坡的军阵。尤其那玄石坡上高高竖起的蚩尤旗,迎风猎猎,狰狞煞煞。
自草原入京师,当然不止玄石坡这一条路。但这是最近、最熟悉的路。或说吴克善绕开玄石坡,不理钱岳直击京师,那是小儿之言。
双方俱已互相知之,如何能绕开?
若吴克善择道突入京师,先不说能否突破长城关口,单说将钱岳落在他背后,那就是取死之道。不怕被两面夹击么?
况乎吴克善兵多势大,以堂皇之势横推,也是理所当然。而且他还想先试试敌人的成色——如今已不是明廷,敌人很陌生。
在鞑靼人就食养力气的时候,钱岳这边也正午餐当中。嬴翌的军队,待遇是极好的。军队在外作战,携带的干粮,就有肉干。
不过现阶段而言,以肉干做干粮,也只占很少一部分。神州未靖,生产尚未恢复,就肉食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