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献记载,该币过去只发现过两枚:一枚被日本收藏家川岛获得,高兴得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天显堂并赋诗:
苍苔古道应行遍,落未寒泉听不穷。
另一枚则下落不明。
在这批古币中,还有一枚宋朝初年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铸造的应运元宝。
据宋代科学家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庐山有一座九天采访慈,一位老和尚让小和尚挖地基,挖出一个装满土的小瓷罐,里面埋着一枚应运元宝。
到1978年,上浦博物馆出现过一枚应运元宝,是著名收藏家孙鼎去世后,他的夫人将其全部收藏品捐献给上浦博物馆,其中就包括这枚应运元宝,目前已是无价之宝。
李老说:在中国铸币史上,只铸造过4种应字头钱币,全部是珍品。
此外,在这批古币中还包括一枚天启篆钱币。
历史上的天启钱币有两种:一种是由元末徐寿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铸造;另一种由明朝天启皇帝铸造。
据历代古钱图说介绍:天启篆为海内孤品。
根据当代有关钱币图录标注的参考价,一枚天启篆价值在10万至12万元人民币之间。
从两万多枚古币中挑选出一枚大齐通宝1999年初至2002年底,李老经常到洛州、津城、东山、晋州等地寻找古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将五十名珍的数量由32种增加到40种,一级品由50种增加到100多种。
唐代叛将安禄山、史思明攻克洛城后铸造得一元宝,有下属认为得一元宝包含只得一城之意,于是改铸舜天元宝。
由于得一元宝铸造量极少,而舜天元宝铸造量较多,因此在藏界有舜天易得,得一难寻之说。
早在清代,一枚得一元宝价值三万钱;有一位著名收藏家曾用一把乾隆款玉壶换一枚得一元宝。
2001年秋天,李老在晋州平遥古城只花1元钱收购一枚大齐通宝。
这枚大齐通宝是从两万多枚钱币中逐枚过目挑选出来的,品相极佳,锈色纯正,属于古泉五十名珍之一。
据有关历史献记载,大齐通宝在历史上也只发现过两枚:一枚为清代藏币大家张权驯所藏,因所藏大齐通宝缺一个角,人称缺角大齐;
另一枚由清朝大画家戴熙所藏,因4个字旁各有1个小孔,人称四眼大齐。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攻克杭城后,家住杭城里的戴熙自杀身亡,有一位古董商花巨资将他的宅院买下,掘地三尺苦苦寻觅,最终没有找到。
另一位古董商再次买下这所宅院,将泥土过筛,也未能如愿。
李老说:衡量古币的收藏价值除了看珍稀程度外,是否成套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他的藏品中,有一套极为珍贵的乾隆十二生肖钱,据说这套钱是为庆祝乾隆六十大寿所铸,共铸12套,铸造精美,形象生动。
我国的生肖古币分为两种:一种为大钱,一面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一面铸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另一种为乾隆通宝小钱,每枚背铸一种动物,全套12枚。
前者铸造量很大,后者则极为珍罕。
李老说:我到过全国各地的许多古玩市场,不知挑选过多少古币,但没有发现过这套钱币。
我也翻阅了20多种有关古币的图,都没有谈到和收录过这套钱币,因此就是出高价也买不到。
解放前出版的古玩指南#中有这样的记述:古代套钱价值在成套而不在单枚,即成套之钱为无价之宝,而单枚者则值同蔽屣,如从有钱之始直至清末所有历代所铸之钱均能收齐。
将一朝一代之钱收齐,千元万元亦售也。
然若分散则所值即不若斯高贵矣。
即如元代之钱共124枚,如能集全,最低可售1.24万元,即每枚百元之谱,但若分离则每枚最多不过数角数元而已。
这成套与单枚其价值至为悬殊也,盖成套者难收,单枚者易得。
李老经常以微不足道的价钱购买到古币珍品,毫无疑义得益于两个方面:
一是博览群、潜心钻研,具有渊博的古币知识和高超的鉴别能力;
二是不辞辛劳,经常风餐露宿、劳师远征,面对成千上万的古币总是不厌其烦逐一甄别。
李老认为:在中国古币的发展历史中出现过3次高峰,分别为秦朝、唐朝和宋朝。钱币起源于春秋时代,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外圆内方半两钱,统一了形状、重量和钱。
这种外圆内方的钱币从公元前206年一直延续到清朝宣统皇帝退位。
从汉朝到魏晋的700多年间,一直采用五铢钱,铢为重量单位,7个大米粒为一铢,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汉武帝时期,许多地方铸造五铢钱泛滥,汉武帝进行了9次大规模的整治运动,杀了20多万人。
唐代建立后采用开元通宝,开始了通宝的时代,一直延续到清宣统年间。
唐代300多年间共有24位皇帝,全部采用通宝。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开始采用年号钱。
清朝共有11个皇帝,共铸造12种年号钱。
古人道:一朝钱有一朝风,挑钱要选奇而正。
根据多年的市场实践,李老总结出识别古币真伪有三招儿:
一是看,看古币的风貌,包括字、图案、大小、形状、颜色等与有关专著的介绍是否完全一致;
二是闻,若古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