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大队准备了花鼓灯表演,上午八九点的样子,队部就锣鼓喧天起来,铿锵的鼓点,仿若敲在人的心上,勾引着大家往队部去。
黎漫漫吃过早饭,就带着弟弟和小伙伴们着急忙慌的去了队部,要占个好位置,不然会什么也看不到,农村一年到头也就是但年初三的时候能看看这后世有名的花鼓灯,所以几乎全大队的男女老少都会过来看。
黎漫漫站在前排,护着弟弟,脑子里再转着以前看资料提到过的家乡花鼓灯名人,小红鞋和一条线,根据记载,小红鞋现在应该有七十来岁了,上不了场了,不过他的徒弟一条线倒是正当年,今天应该能看到,上一世这个人后来开了个小饭馆维持生计。
耍花鼓灯的地方是队部前面的一个晒谷场,以前交公粮时候用的,后来成了公用场地,附近的村子有什么事,大多会使用,大队开大会的时候,也在这里。现在晒谷场中间围了一圈红绳,有一群人在红绳里敲锣打鼓,鼓有大鼓,固定在地上,还有腰鼓,用红绳系在腰上,鼓槌尾部帮个红绸子,锣有单锣,提在手里,用锤子敲,声音比较沉,还有双锣,分别拿在两个手里,对敲,声音比较轻脆,不过家乡叫这种锣为锸,这些人一边敲着,一边身体随着音乐抖动,十分投入。
不一会儿,演员们便上场了,几个脑袋上系着各色绸布的人,穿着同色的绸衣,有的拿着花球,有的挥着腰上的带子,最中间的那个举着一把非常漂亮的伞,伞的周围挂着各色花球,随着伞的转动,飞舞着。这些人扭动着腰肢,还有的翘着兰花指,随着鼓点,跳动着,周围的人发出一阵欢呼,还有年纪多大的人对他们的舞蹈指指点点,好像是在点评,黎漫漫对这些是不懂的,她就喜欢个热闹劲儿。
“这是接亲的!后面新娘新郎就该上来了!”旁边的一个老太太笑着说,黎漫漫心说,难道这花鼓灯表演的事结婚的事吗?
果不其然,后面又来了一群演员,有个演员是新郎打扮,骑着条黑毛驴,摇摇晃晃的跟着一个花轿旁边,那黑毛驴不是真的,是前后两部卡在演员的腰上,随着演员腰肢的扭动,做出各种动作,花轿打扮得非常美丽,新娘子含羞带怯的坐在里面,其实花轿和驴子一样,这时候,花轿的一个帘子被掀开了,露出新娘的脸,大家轰的一声笑了起来,那是一个男人装扮的,他两个脸蛋上涂了大红色胭脂,嘴上也是大红色口红,还点了一个眉眉俏,十分的好笑,偏他还做出害羞的样子,翘着兰花指,嘟着他的烈焰红唇,淘淘看了笑得打跌,黎漫漫也笑出了眼泪,这种反串太伤眼了,哪有后世那种反串的倾国倾城。
“哎呦,我的个天!这一条线也太不讲究了!”旁边的老太太擦擦笑出的眼泪感叹道,“岁月不饶人呐!当年多俊俏的小伙子!”
黎漫漫楞了一下,这就是那个花鼓灯艺术家一条线?这也太亲民了吧!后世的那些所谓的艺术家那个不牛气哄哄的!哎呀,你亲眼看到资料里记载的艺术家表演,是多么好的机遇,可不能浪费!黎漫漫急忙认真地看表演。
新郎骑着毛驴,围着花轿做出各种动作,新娘则挑起轿帘频送秋天的菠菜,轿子摇摇晃晃,彷如水中的一片柳叶,其实是演员在下面用小碎步,做出的效果,黎漫漫努力的盯着花轿下面,想看清一条线的舞步,可是花轿的帘子遮得很严实,不容易看到,心里比较遗憾。
花轿旁边还有一个重量级的人物,那就是媒婆了,他嘴角长了个大猴子,两个红红红的脸蛋,耳朵上还别着一朵大红花,拿着块手巾,扭着肥胖的腰肢,一步三颤的跟在轿旁,还不时地向之类的东西,引起一阵哄抢。
节目循序渐进,迎亲,拜花堂,闹洞房,热闹非凡,后来好多观众都加入进去了,随着锣鼓的节奏,跟着演员跳了起来。家乡有很多人都会跳花鼓灯,还有会唱戏的。每年春收过后,大队就会唱戏,戏班子就是大队的人。
看完表演,黎漫漫拉着弟弟回家吃饭,脑子里好像还响着咚咚的锣鼓声,淘淘一蹦三跳的往家里跑,有时候还扭扭小屁股。
到了家,黎漫漫发现家里来了几个陌生人,爸爸黎天学正陪着一个蛮有气质的老头说话,一个瘦弱的小男孩坐在旁边,拿着一本书在看,还有几个年轻一点的,坐在旁边。
黎漫漫眨眨眼,这几个人,她上辈子没见过,不知道是什么人?
“爸爸,妈妈我看了花鼓灯,好热闹!”淘淘一边往客厅跑,一边嚷嚷,“我饿了!饭烧好了么?”
“淘淘,别淘气,没看到来客人了吗?来跟冯爷爷打个招呼!”黎天学对儿子说。淘淘咕噜着眼睛,看着坐在八仙桌边的老头,奶声奶气的说:“冯爷爷好!”
黎漫漫跟着弟弟进屋,听了爸爸话,也跟着说:“冯爷爷好!”
“哎!好!”老头看着两个孩子,小的男孩子胖嘟嘟的,一团孩子气,大的女孩,从刚才进来时的样子,应该是个沉静聪明的,笑着对黎天学说,“天学,这是你的两个孩子?不错呀!都聪明有礼貌!”
黎天学与有荣焉的笑着谦虚道:“两个淘气包,乡下的孩子,野得很!”
“哎?小孩子要活泼才好,像我家的这个孙子整天的像个书呆子似的,我都担心得很!”老头笑着说,指着那个看书的孩子。
“爱学习,很好啊!”黎天学笑着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