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排开始。
所有人都在现场导演的安排下来开始忙碌起来。
也是到了正式彩排的时候,程小楼才知道,他是最后一个被邀请过来助场的人。
换句话说,邀请他是柳凤英临时做出的决定。
因为明天的十周年纪念演出,总共约为2小时30分钟。
这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原本只计划了三出戏。
第一出名为《青丝扣》,第二出名为《飞雪》。
这两出戏都是非常典型的青衣戏,也是柳凤英人气最高的成名作之一。
《青丝扣》和《飞雪》这两出戏的时间,跟程小楼唱过的那出《思凡》差不多,同样在半个小时左右。
两出戏加起来,差不多也就一个小时的时间。
时间这个问题,不仅是程小楼前世中国京剧面临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这个世界华国所面临的问题。
一首流行歌曲通常也就三四分钟,再长一点儿顶多也就在五分钟左右。
超过六分钟的歌曲,几乎没有。
而京剧则是不同,一出全本戏随随便便就是一两个小时。
最短最短的,非常特殊的全本戏,比如说程小楼唱过的独角戏《思凡》,那也有半个小时。
安安静静,规规矩矩的拿着手机,或者坐在戏园子里看一两小时的戏。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恐怕没几个年轻人有那功夫,或者有那心思。
就算是折子戏,完整的一折通常也是十多分钟。
像流行歌曲那样三四分钟的折子戏,基本上不存在。
就算有,也是掐头去尾硬生生剪出来的。
这种情况下只有真正的老戏迷,听过很多次这出戏的全本,才能够听得懂。
要不然,那也只是瞧个热闹。
还有就是京剧在扮相和造型上非常繁复,光是勾画脸谱最少都得十多分钟,加上盘头、贴片子、换衣服等等,没有半个小时根本别想做出一个完整的扮相来。
换言之,如果将京剧浓缩成迷你版的三四分钟,且不说做不做的出来。
为了唱一出三四分钟的戏,就得花半个小时的时间化妆穿衣服。表演结束后,又得再花十几分钟的时间,卸妆脱衣服,然后再化妆穿衣服演下一场。
如果是这样的话,最先消失的就得是戏院。
因为每一出戏都需要不同的造型和扮相,甚至需要勾画不同的脸谱,仅仅只是为了给戏迷们唱三分钟的戏,就需要45分钟的时间来做扮相和卸妆,显然是不现实的。
而且,每一出戏中间间隔那么长的时间,就算唱戏的愿意,听戏的也不愿意。
总不能一家寻常的戏院同时养着,搞一场晚会需要用到的那么多人吧,那戏院老板也扛不住。
京剧还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捧角儿。
每一个戏院都有自己的台柱子压台,很多戏迷去那家戏院,基本上也都是冲着角儿去的。
这种伶人和戏迷之间特殊的相处形式,也注定了京剧不可能像流行歌曲那般,将时间压缩到三四分钟。
压缩时间这种方式,程小楼曾经也仔细研究过,最终得出的结果就是不可能,不现实!
表演时间上的特殊,确实是京剧这门艺术的硬伤。
这种形式注定它不可能成为当下流行歌曲那样带有快餐性质的艺术,和大街小巷让人耳熟能详的传播能力。
但这也并不能说明什么。
因为单单从时间上来论,一场折子戏的时间,跟一个小品或者一个相声差不多。
为什么小品和相声可以焕发第二春,而京剧就不行呢?
全本戏的时间,则是跟一场电影的时间相去不远。
既然电影可以发展的越来越火爆,那为什么京剧就不行呢?
从表演时间上而言,京剧跟小品、相声、电影,本质上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电视剧就更不用说了,一部电视剧少则二三十集,多则一百多集,有些动画片甚至拍到了上千集,追的人还是有那么多。
所以时间,并不是京剧逐渐走向衰败的症结所在。
在程小楼看来,京剧之所以越来越没落,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京剧艺术本身,跟不上时代和潮流,不再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和追求。
同样是将近两个小时,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愿意买票去电影院排队看电影,而不愿意买票进戏园子,这才是问题。
甚至有老一辈的京剧人呼吁,让京剧回到一桌两椅的时代,只有那样的京剧才是正宗京剧,现在这样的表演形式,都已经是糟蹋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了。
宁肯让京剧高傲的发霉、腐烂、死亡,也不愿它变成阿谀、奉承、讨好的妖艳贱货。
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言论,程小楼最想做的事,就是将一口浓痰吐在对方脸上。
无论他是谁!
无论是谁!!!
这样的人,在他看来就是典型的自私自利,不负责任。为了假装自己有多么多么的清高,就宁愿京剧高傲的死亡。
什么玩意儿,京剧是你家养的狗啊,你让它去叼一块骨头它就得去叼一块骨头。
这样的人,也有资格说自己喜欢京剧,说自己是在为京剧着想,是在为京剧好。
这个世界上最怕的事,就是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满足自己见不得人的私欲。
朋友也好,亲戚也好,父母也好,子女也好!
没错,就连父母同样如此,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让你做这做那,让你学这学那,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