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沼南方面发了洪水,演习推迟举行,部队利用这段空隙抓紧时间进行基层廉政建设教育,同时做好抗洪抢。info
今年水灾频繁,长江流域爆发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特大洪水,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目前已持续了40多天高水位。
长江大堤形势严峻,多处溃堤决口,军民几百万人依然奋战在江防沿线。
2.4亿人畜受灾,死亡两千多人。昨天水位已开始呈现回落趋势。
东北的松江、讷江流域也同样面临考验,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江水暴涨,铁路被山洪冲垮,龙江、吉林两省已全力抗洪。
作为军、师的战备值班团,447团密切关注着水情,随时准备出动抢险。
今天上午按计划进行教育,由连队指导员赵彦良进行《认清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增强完成抗洪救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的授课。
“今天我授课的题目是《认清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增强完成抗洪救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主要讲五方面的问题:一、认清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二、贯彻落实主席重要讲话,发扬连贯作战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敢于同洪水做斗争;三、以抗洪英雄为榜样,树立好军人形象;四、一切行动听指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五、与灾区同呼吸、共命运,增强完成救灾任务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首先讲第一个问题:认清洪涝灾害的严峻形势。
今年夏季,长江流域爆发五十年代中期以来的特大洪水,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目前已持续了40多天高水位。长江大堤形势严峻,多处溃堤决口,军民几百万人依然奋战在江防沿线。
东北的松江、讷江流域也同样面临考验,出现历史最高水位,江水暴涨,铁路被山洪冲垮,龙江、吉林两省已全力抗洪。
我首先讲讲洪水灾害的几种表现形式:管涌、渗漏、漫堤、决口和退坡。
先说说管涌。
坝身或坝基内的土壤颗粒被渗流带走的现象称为管涌,是指在汛期高水位情况下,堤内平地发生‘流土’和‘潜蚀’两种不同含义的险情的统称。这种险情在湖北一般叫翻砂鼓水,江西叫泡泉。
管涌发生时,水面出现翻花,随着上游水位升高,持续时间延长,险情不断恶化,大量涌水翻沙,使堤防、水闸地基土壤骨架破坏,孔道扩大,基土被淘空,引起建筑物塌陷,造成决堤、垮坝、倒闸等事故。
管涌的发生原因是:
一是堤坝、水闸地基土壤级配缺少某些中间粒径的非粘性土壤,在上游水位升高,出逸点渗透坡降大于土壤允许值时,地基土体中较细土粒被渗流推动带走形成管涌;
二是基础土层中含有强透水层,上面覆盖的土层压重不够;
三是工程防渗或排水(渗)设施效能低或损坏失效;
管涌的抢护方法:临截背导,导压兼施,降低渗压,防止渗流带出泥沙。
一是筑反滤围井。
在冒水孔周围垒土袋,筑成围井。井壁底与地面紧密接触,井内按三层反滤要求分铺垫沙石或柴草滤料,在井口安设排水管,将渗出的清水引走,以防溢流冲塌井壁。
如遇涌水势猛量大粗沙压不住,可先填碎石、块石消杀水势,再按反滤要求铺填滤料,注意观察防守,填料下沉,则继续加填,直到稳定为止.此法适应于地基土质较好,管涌集中出现,险情较严重情况.
二是筑养水盆。
在管涌周围用土袋垒成围井,井中不填反滤料,井壁须不漏水,如险情面积较大,险口附近地基良好时,可筑成土堤,形成一个蓄水池(即养水盆),不使渗水流走,蓄水抬高井(池)内水位,以减小临背水位差,制止险情发展。此法适用于临背水位差小、高水位持续时间短的情况,也可与反滤井结合处理。
三是滤水压浸台。
在大片管涌面上分层铺填粗沙、石屑、碎石,下细上粗,每层厚20cm左方,最后压块石或土袋。如缺乏沙石料,可用秸柳作成柴排(厚15-30cm),再压块石或土袋,袋上也可再压沙料,厚度以不使柴草压辱太紧为限。此法适用于管涌数目多,出现范围较大的情况。如系水下发生管涌:切不可将水抽干再填料。以免险情恶化。
流土为另一种渗透变形形式。渗透变形的形式一般有管涌与流土、接触冲刷和接触流土等。在非粘性土中流土表现为颗粒群的同时运动,如泉眼群、沙沸、土体翻滚等最终被渗流托起;在粘性土中,表现为土块隆起,膨胀、浮动、断裂等险情。抢护方法与管涌同。
管涌、流土险情的发展,将导致堤身裂缝、沉陷。在抢护管涌的同时,应迅速抢护堤身险情。外侧闭渗,防洪水沿袭缝渗漏,加固加高堤身,防洪水没溢……。”
指导员正讲得起劲,通讯员来报告说:“接营部通知,各连官兵立即到营集合场集合,全营要召开动员大会。”
上午九点半,全营官兵在营集合场集会,蓝教导员讲话,进行动员,要求全营官兵在12点前作好抗洪抢险准备。
营里动员会结束后,连队组织本连进行了抗洪抢险动员。
季连长拿着本,在连队三楼俱乐部,开始讲了起来:
“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程序是:团里发出预先号令;营召开营党委会;连队召开支委扩大会;听号令紧急集合。
我们连队的机动方案是……
一排、二排,背背囊,带雨衣、水壶,乘坐第一台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