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还没等到李奎勇,袁军和郑桐就急慌慌的进了委托行,那个负责收购的老头戴上老花镜看了半天,又找出个放大镜来,仔细研究瓷瓶上的花纹。
袁军和郑桐心中一阵狂喜,瞧这老头子的模样,这瓶子算是顺对了,肯定值钱。
结果老头长叹一声,说:
“东西还不错,可明朝的瓷器存世的太多,不太值钱,这样吧,愿意卖的话五十块钱咱们可以成交。”
袁军大喜,他认为五十块已经是巨款了,便迫不及待地掏出户口本准备成交。而郑桐却大怒,他认为这老家伙在装孙子,明代官窑的瓷器至少也得给个一两百块,五十块钱简直是打发要饭的。
郑桐冷笑一声:
“老头儿,您这打鼓儿的行当是祖传的吧?”
老头儿惊奇地问:
“年轻人,你不简单呀,还懂得打鼓儿这称乎?”
郑桐调侃道:
“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开当铺的,要不怎么一见您就觉着亲呢,我爷爷当年说梦话都是这个,破皮袄一件,光板无毛。您还别说,我爷爷就这毛病,他眼里没啥好东西,您就是把皇上的金夜壶拎来,他也这么喊,破夜壶一个,有孔无嘴儿……”
老头儿是个好脾气,乐呵呵的说:
“年轻人,你可真是张好嘴,可惜现在没打鼓儿这行了,不然我非收你做徒弟不行,我问你,你知道崇祯五年是公元多少年吗?到今年是多少年?你要是答对了,这瓷瓶我个人二百块钱买你的。”
郑桐哪儿知道这个,他不想和老头儿废话,气呼呼的收起瓷瓶,后脑勺冲着他说了句:
“那五十块钱您还是留着养老吧,这瓷瓶我不卖了,留着回家当夜壶用啦……”
门外忽然传来李奎勇的声音:
“崇祯五年是公元1632年,距今年是336年。老爷子,这瓶子我们不卖了,您是懂行的,欺负小辈也不觉得寒颤?”
进门一手一个,拉着俩人就走。
老头愣了一下,赶忙追出门来出来,可他们已经走远了,看了好久,才摇着头回去了。
出了委托行的门,袁军便大发牢骚:
“五十块钱就不少了,奎勇还抬到两百了,你们还贪心不足,这下好了吧,连五十也没有了!”
郑桐不耐烦了:
“你丫再唠叨我就把这瓶子砸了。”
袁军说:
“你不砸你是孙子!”
郑桐举起瓷瓶做威胁状,袁军却不为所动,李奎勇笑眯眯的在一旁看戏,郑桐正不知如何收场,这时有个老人拍拍他的肩膀:
“小伙子,我刚才都看见了,这个瓷瓶我想要,你开价吧。”
老人穿着一身浅灰色毛派力斯中山装,面色红润,气宇轩昂,一看就是个有身份的人。
郑桐正要说话呢,李奎勇却抢先道:
“大爷,我们这还有好些个瓷器呢,您先开个价,公道的话咱们就都给您了,这年月懂行的越来越少,东西不好出手了。”
老人点点头,笑道:
“小伙子,你倒是有些脏腑,一千块怎么样?”
郑桐和袁军都懵了,张着嘴,瞪着眼,一时说不出话来。
可李奎勇却摇摇头:
“您这是欺负人了,既然没这诚意,咱们也不谈以后的事儿了,哥几个岁数小了点儿,可不能让人诓了!”
开什么玩笑,崇祯五年的笔筒两千年都能拍两百多万,更何况这是一对花瓶,就算上50倍的通货膨胀,现在也有至少四万的价值,一千块连十分之一都没有!
说罢,拉着俩人就走。
老人又跟上来,低声道:
“最多三千块,就这还是看在你们还有东西的份儿上,再说我也没多带钱,再高了,就算是我没这缘分……”
郑桐和袁军的下巴都快掉脚面上了,李奎勇却面不改色,转过身笑嘻嘻的看着老人,却没答应,先问道:
“以后怎么找您呢,要是您一口吃不下,这价格我也答应不了,就让那些个瓶子继续睡在地窖里吧!”
老人摇摇头,轻笑一声:
“这你不用担心,我常来这委托行转悠,你们拿着瓶子过来,我自然看得到,会出来找你们的。”
说着,从皮包里掏出三叠钞票递过来:
“小伙子,你清点一下。”
李奎勇拿过来数了数,做出一副肉疼的模样,从呆若木鸡的郑桐手里把瓷瓶拿过来,递给老人说:
“大爷,你可得说话算数,记得在这等我们,要是改天我们找不到您,那就亏大发了!”
老人接过瓷瓶,笑着说:
“不能够,干我们这行的,必须信字当头,有好东西尽管来找我……”
朝哥仨挥挥手,笑眯眯的带着瓷瓶走了。
李奎勇把钱丢给俩人,郑桐和袁军哪里见过这么多钱,数来数去也数不清,眼睛都花了。
袁军分出一叠,递给李奎勇道:
“奎勇,今儿要不是你和郑桐,我踏马真就瞎了眼,五十块钱给那老头子卖了。这钱咱哥仨分了,一人一千!”
李奎勇摇摇头:
“我不要,这是你家的东西,卖了钱自然还是你的。”
袁军不悦的道:
“奎勇,你这是不认兄弟了?你看看郑桐,麻溜的就塞兜里了,这才是自家哥们儿。咱哥几个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我把话撂这儿,你要不要吧?”
李奎勇只好把钱接了过来,无奈的说:
“得,我收了还不行吗?”
袁军这才喜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