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热五月初七,吉日。★●网.
经过一番卜告山川神祗和祭祀先祖有灵的仪式之后,猬集在辽西郡内的大队人马,也带着大批被裹挟而走,当地人的怨望、伤痛和眼泪,终于踏上的班师回家的路程。
当然了,因为联军下辖足足有六七万大军,除了各藩按照各自的实力份额,留下来镇守对方的两万多人之外。
剩下的依旧还有好几万大军,不可能都一股脑自行其事就这么散了伙跑回去的,而是按照距离的远近和主从的批次,逐次出的。
而先行出的自然是罗藩的人马。
因为这些诸侯联军,除了少部分可以穿过东面的显州,沿着大凌河上游,直接返回北方之外;大多数都是来自西北和西南的藩家,少不得要穿过罗氏的领地,甚至是新城州之类的腹心之地,才能以最短的距离和度,返回自己的领下。
因此,罗藩本部的人马先行一步,安排好沿途的事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根据罗思瑾那头的消息,待大部分诸侯的军队纷纷返还之后,他们的当主或是代表,将会汇聚在按东南部的额重要枢纽之地——新城州境内。
以便对于昔日诸侯们的盟约和誓言条款,进行更进一步的修正和深化,要知道,当初以罗氏为的七大家联盟,就是在罗氏的这处重镇——新城给定下的。
这一次还不成热打铁,将大势之下最大限度的利用起来,那也妄为昔日的安东第一家了。
当然了,我和我的部队就被留在了辽西,暂时不去愁这个热闹了。说实话我,自从前往辽东观礼依赖,各种突状况的热闹,已经凑合和参与的不少了。
而本地留守的手尾和事情也有不少的。
据说罗氏还打算在辽西四州新设一镇一军,外加上当地数十城主辖下,自募和训练的藩兵,构成最基本的防御体系和武装力量格局。
其中新设一军就是驻留辽西郡的广乐军,以罗允孝为军使,预期的具体编制在六千至八千人左右。
而新镇则设在南方的锦州境内,由当地藩兵四营为主干扩充而成,以家老罗思谨为镇防使,预期下领四个中等军府,以驻地所在命名为松山镇。
以轮流协助淮东军驻防南方那道,沿着小清河所建立的墙垒防线;在来自罗藩不计代价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下,这道最初由土木仓促草就,而颇为简陋的战地防线,也已经是完全大变样当中。
比如开义城附近几座子城被拆除后的材料,都不约而同的出现在了,这段两三里长的防线上。专门的城门和门楼,还有若干大型的塔楼,以及防范和监控附近山区的哨楼等一应设施,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造当中。
此外,还有就是其他人事上的安排:
诸如那位阵前监造官金富试,仓言州小分藩的家主,居然做了辽西别驾,成为实质上留守文武的二号人物,以负责战后的营造和重建事务;
而负责提刑狱讼的辽西司马,由藩主罗湛基身边的藩卫头领罗襄贤出任;至于负责钱粮户册的州主簿,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家臣李梦德出任。
而与此同时,第一批武装屯垦团,也已经自淮东渡海而来,开始在盘州沿海几处河口附近圈地划界,建立若干个屯围,进行补耕前的准备。
相应的种子、农具和各种生活物资,也6续随船抵达了。至少,从大多数人中反应可以看出来,他们对于当地深褐色的肥沃土质,很是有些满意的。
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解决那些逃进山区的当地百姓,以及混杂在他们之中的散兵游勇和残余力量。
这个进山搜捕和清剿的任务,大可以交给那只罗藩的友军,而只要专心驻守小清河的墙垒防线;这样就可以省下今后一段时间内,打治安战的成本来,
至于残余的敌对势力,跑到平原上来骚扰的话,那就是排队枪毙的最好靶子和目标。从守垒和野战经验上说,还没有人能够避得过我的淮东军呢。
况且,我还有至少一营以上的骑兵,正在当地编练和武装当中,作为清剿行动的配合手段,搜捕和追击那些,被驱赶出山区的漏网之鱼,是再合适不过的对象了。
然后,就是后续驻留部队的安排,我的本阵不可能长期留在这个地方的。作为淮东镇的精锐部队,长期在外行军打战的耗费也是一点儿都不小的。
因此,日后驻军的规模虽然大体不变,但凡事成分和结构就生了调整,
毕竟,如果只是守垒兼维持地方的话,长期用主战营驻留是杀鸡焉用牛刀的浪费。就算是用防戍营和守备团,也完全可以胜任的。
故而将有三个防戍营和两个主战营,构成锦州和盘州的主要武装序列。
其中三个防戍营,除了一个是梁山众组成的防戍老营,新受命为滨州营之外;其他两个都是淮东军中的老安东兵,加上招募自联军中的藩家子弟为骨架,建立起来的新营,分别命名为暂编第十五、十六防戍营;
这也是淮东军现下军职展成熟后,开始施行的一种补充激励制度。
按照成军的早晚和表现,各自服役时间的资历和功绩多寡,来在津贴和补助上细分这些新老部队。
比如刚成了的部队,就只有“暂编”的头衔;无论薪饷还是津贴、补助还是福利都是有所减等的;
直到服役一年逐项合格之后,才可以称为“新编”某部,享受最基本基本的待遇和福利;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