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赐婚?(2)
送走了皇帝,张氏眉开眼笑地往自己的寝殿行去,撇开了一众太监宫女。李侗从一侧闪出身形来,轻笑一声躬身下去:“儿子恭喜母后!”
张氏掩嘴轻笑:“我儿,母后喜从何来?”
“父皇对母后恩宠不减当年,足见母后与父皇患难夫妻感情深厚,儿子看到母后父皇如此恩爱,心中高兴。”李侗笑着走过去。
母子俩的利益立场是一致的。张氏受宠,李侗自然有好处。而反过来说,如果连张氏都被冷落,张氏所生的儿子,皇帝自然不喜。
张氏笑着扬手点了点李侗的额头:“你这孩子倒是乖巧!不过你说的对,母后与你父皇本是患难夫妻,过去那么多年相互扶持,不是宫里这些狐媚子所能比的。好了,今日你父皇也恩准你出宫开府,也算是你我母子的一件大喜事——来人,摆宴,本宫与定王要小酌三杯!”
李侗笑而不语。
其实在李侗甚至是在朝中很多人看来,当今皇帝在女色方面还是蛮自律和控制的。至少,在后宫嫔妃宫女数量方面,李亨比他的父亲、祖父等要少的太多。
如今李亨身边有品阶的嫔妃包括张氏这个皇后在内,只有寥寥五六人。而剩下的,被皇帝偶尔宠幸过的宫人美人加起来,也绝对不超过十人。
作为皇帝而言,这样的女人数量其实是少得可怜。而他的父亲老皇帝李隆基,与之有过关系或者为其诞下子女的后宫嫔妃宫人至少百余人。
当然,这或者与李亨这两年心神交瘁操劳国务有关。
张氏拥着自己的儿子欢天喜地地进了殿不提。
皇帝回到御书房,当即就下达了赐婚的圣旨。皇帝命朱辉光亲自出宫,去长安侯府宣布诏命。
皇帝竟然要将纪国公主赐婚给孔晟,朱辉光也是吃了一惊,但对于皇帝的主张和心思,他哪里敢提出半点异议,只能惟命是从。
他与鱼朝恩不同,甚至与李辅国都不同。上述两者再罪大恶极,也是过去皇帝身边的人。而他则是一直跟随皇后张氏,皇帝肯用他,一方面是为了制衡鱼朝恩派系,一方面也是给皇后几分面子,两者之间缺乏真正的信任根基。
对于自己的“缺项”,朱辉光心知肚明,所以在皇帝身边听差,就倍加小心谨慎甚至是谨小慎微。
朱辉光刚出了麟德殿,就遇上了一个青衣中年太监,他扫了一眼,认出是内常侍程元振。程元振因为素日跟鱼朝恩不合,双方矛盾内宫皆知,好多次都撕破脸皮势成水火,所以在鱼朝恩的叛乱风波中得以幸存。
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朱辉光对于鱼朝恩的敌人,自然网开一面。皇帝也是如此。
更重要的是,内宫之人都知道程元振是东宫的人,要动程元振,不得不考虑皇太子的打压报复。朱辉光因此也要给程元振几分面子。
程元振看到朱辉光赶紧恭谨地避让在侧:“见过省监大人!”
朱辉光淡淡一笑:“程常侍这是要何往啊?”
程元振也是要出宫去,所有朱辉光也有此问。
现在的朱辉光在内宫之中就是最大的太监头子,皇帝身边的第一红人,不管程元振多么地不甘心,但在表面上却也不得不对朱省监敬畏恭敬,见朱辉光责问下来,赶紧笑着解释道:“省监大人,奴婢出宫去采办一些酒水,陛下还是偏好长安候孔府酒坊出的烈酒,所以……”
其实朱辉光心知肚明,程元振根本就不是出宫采办物资,而是去东宫那边。但朱辉光也没有捅破这层窗户纸,而是淡然一笑道:“也好,你去吧。杂家要去长安侯府为陛下传诏,陛下要将纪国公主赐婚给长安候,以后,长安候就不仅仅是大将军和神龙卫大都督了,还是咱们皇家的驸马都尉。”
不管朱辉光是有意还是无意中传出这一消息,但程元振听了还是心头一震,只是他表面上也不敢表现出异样来,恭谨地拱手送走了朱辉光,这才急匆匆出宫,直奔东宫。
最近一段时间,程元振过得比较消沉,他在宫内的地位不上不下更是比较尴尬。好在他与鱼朝恩是公开的对手,所以鱼朝恩此次谋逆没有将他牵连进去。
而因为他在内宫没有获得应有的位置,所以在东宫那边的地位也就可想而知,没有应有的价值,就得不到东宫的重视啊。可程元振现在也没有办法,他只能死死靠拢东宫,试图取得东宫的庇护。
程元振每日都要去东宫向皇太子问安,表示忠诚,只是后来李豫逐渐厌倦,很多时候并不见他,而是安排李适出面虚与委蛇。
程元振正愁着没有借口见到李豫,从朱辉光这里得了这个消息,自认为比较重要,所以就心花怒放地往东宫赶,要在李豫面前卖个好。
还是李适出面见程元振。
李豫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人,对于程元振这种在他心里并无太大价值的太监头子,他日渐厌恶。他可是贵不可言的大唐储君,哪有时间和精力去接待一个天天来的无足轻重的内常侍呢?如果是朱辉光,那就不一样了。
但李适认为,在宫内和皇帝身边能有东宫的一个眼线、耳目,也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所以,李适还是劝李豫对程元振多少给点面子。
李豫不置可否,索性将与程元振联络的事儿,完全交给儿子李适,由李适全权处置。
李适淡然微笑着望向了程元振,程元振毕恭毕敬地拱手为礼:“见过奉节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