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想越不对味,越想越不甘心,齐侯一想到自己的年龄,再想到李解的年龄,心想自己要是现在不干,只怕以后就没机会了,他的继任者,能是李解的对手?
当时便道:“君之言,虽是务实之言,然则谋一国者,不可限于一地。今东莱为釜中鱼肉,不必急于一时。淮泗蛮夷,方是大患!”
“这……”
楚起一听这话,有些犹豫,皱眉道:“公乃天下贤君,又长于军事。当知入春而战,必伤农时,不可不察,不可不察啊。”
“嗳……”
自信地摆了摆手的齐侯顿时骄傲地说道,“万乘大国,何惧哉?”
言罢,齐侯又道:“若齐国出兵救楚,楚国当以何为谢礼?”
“齐强楚弱,当尊齐为兄长之国。”
楚起恭恭敬敬地说了这番话后,知道齐侯显然要的不是这个,于是面带微笑,又接着道,“然则楚国之君,为楚王也,还请齐国亦称王,楚国必尊齐王为长!”
一说这个,齐侯的精神就来了。
实际上齐国在东莱小国之中,已经有“王”这样的字号,但并非是正式公文,纯属历史惯性。
因为周天子上位之后,很多落后的部族,在接触了中原的礼仪之后,也关起门来自称大王。
比如义渠、北狄、百濮、蜀国等等国家势力,都是自己称王。
这并非是僭越,而是一种惯性称呼,周天子独孤求败的时候,也没有管过这种称呼上的问题。
不过惯性归惯性,诸侯大国自己偷着暗爽,这显然就是心思不纯,摆明了有歪念头。
当然为数不多动了歪念头付出生命代价的,大概就只有齐国。
秦楚吴越各种浪到飞起,周天子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比如楚国,第一次称王之后,周天子就组团爆打,打得楚国乖乖去了王号,又重新称臣做楚子。
但消停了两代天子,一看老姬家不行了,楚国的实力又恢复了不少,立刻又重新称王。
这是第二次称王,这时候负责怼楚国的,就是中原诸侯中的各路小强,周天子的王师,彻底没了踪影,不再是c位主角。
也是因为楚国这种没人打就称王,打不过就去王号,风头过了继续称王的行径,才进一步加深了诸侯们对楚国的鄙视。
实在是这种行为,一般不会发生在正经诸侯身上,那是真·蛮夷干得事情。
秦国搞义渠王,诸侯们交口称赞,就是因为义渠王算蛮子,秦国干得漂亮,在洛京都有人吹捧秦国的行为是正义的。
楚国就不一样了,楚王的这个王号含金量,有服帖的,但更多的是嘲讽。
但甭管嘲讽不嘲讽,现如今歪念头动到飞起的齐侯,却是来了精神。
因为他发现楚国使者中的这个楚起,简直是前所未见的贤才啊。
他说话实在是太好听了,太有道理了。
这楚国给齐国做弟弟,本来是没问题的,可楚国的国君,是王啊。
而齐国的国君呢?自从周怼王那个大傻叉玩“一视同仁”之后,全天下都是“猴儿”,这让齐侯本来就非常的不爽。
现如今一个有王号的国君,要给他伏低做小,你说这面子上,就有点不好看吧。
档次差距太大了,哪有王给侯做小的?
那必须不能。
当然了,齐侯没有客气地建议一下楚国人,说你们完全可以去王号嘛。
绝对不是什么怕楚国人为了保全国家社稷就一口答应下来,纯粹是作为一个天下闻名的忠厚长者,齐侯一向秉承的外交政策,就是不干涉他国内政。
他要是建议楚起回家跟楚王说把王号去了,这不就是干涉楚国内政了?
那不能,他是忠厚长者,没这么办事儿的。
所以楚起说希望齐国也称王,楚国之君是王,齐国之君也是王,大家都是王,那身份就一般高了,楚国再做弟弟,就很合适嘛。
“寡人垂垂老矣,岂能称王?”
齐侯一边摇头,一边看着楚起。
却见这楚国老贤才面带微笑说道:“公非姬姓,又称霸于东海济水,称王又有何不可?晋国,姬姓也,尚能称王,又同秦国争霸于关西。以老朽之见,倘若齐国吞并东莱、宋鲁,携东海之势,何止称王?可谓当世东帝也。”
“……”
这马屁的力道太大,直接拍得齐侯都吓住了。
东帝?!
齐侯前几十年连称王都没想过,显王号于诸侯之间,这事儿,齐侯真心觉得自己是没戏的。
最多关起门来自己玩玩,也就差不多了。
祭祀“云海八主”,也就跟八位大神交流的时候,才会自称齐地之王。
真正让齐侯的野心彻底膨胀,因为两个人。
第一个,自然是吴威王勾陈。
吴国人毕竟跟蛮子混得久了,稍微得势就称王,属于臭不要脸。但勾陈不一样,他是把吴王这个王号,含金量提炼得足足的,吴威王驾崩之前,威势是当世最强,没有之一。
诸侯莫敢争锋,这就是吴威王勾陈的气势。
这让齐侯羡慕不已,而且无比嫉妒。
毕竟齐侯在被老妖怪教训之前,算是主角模板,浑身没有缺陷和黑历史。
直到被勾陈爆打,老妖怪“小胜一场”那是自我谦虚,实际上齐侯心知肚明的很,当时“技击”就被阵斩数百,剩下的,都不用再去多提。
这是齐侯的心病,所以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