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可说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连自负的关羽也为之动容,点头附和道:「李大人的真知灼见,教关某深有同感!」
李淳风谦称道:「在下的浅见,承蒙关将军看得起!」
自己没有看走眼,李淳风的确是一个不同凡响的超卓人物,不仅言之有物,还能广结善缘,让诸葛亮留下深刻的印象。
对於李淳风的「真知灼见」,诸葛亮没有正面回应,只是淡然问道:「李大人,贵国上下对南宋有何看法?」
对三国或唐朝而言,南宋都是属於未来的,是完全陌生的朝代;因此,与会的关羽、黄忠与庞统三人闻言都兴趣大增,很想知道「後生小辈」李淳风的看法,当然也佩服诸葛亮巧妙的问话。
李淳风静默片晌後,示意程知节代答。
程知节坦然道:「实不相瞒!由於我方对南宋的状况全然不清楚,为免因无知而判断错误,所以皇上已另派特使前往南宋洽谈结盟事宜。」
看到蜀汉诸将神情有异,李淳风昂然续道:「贵国、东吴或是曹魏,对我朝而言,都是不陌生却也不熟悉,仅能从史册记载中勾勒出轮廓;因此,与贵国结盟之事曾引起朝中大臣极大的争议,幸李元帅独排众议,并获得皇上的支持,在下方有机会出使贵国共商结盟事宜。同时,为了避免横生枝节,才有派遣专使走访南宋的安排,目的无他,只想解开其神秘面纱而已!」
听完李淳风的补述後,关羽、黄忠与庞统三人心中略为释然。
就在此时,厅外军士传报赵将军回来了。
虽非历劫归来,然从赵云脸上的风霜及倦容,可以明显看出其历经千辛万苦且日以继夜、马不停蹄地赶回的迹象。
在庞统介绍过唐朝特使後,赵云脸上疲惫的神情一扫而空,意态自若地道:「李大人,程将军,幸会!袁大人与长孙将军应该快到皖口了。」
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闻言均神情愕然,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凑巧,袁天罡他们竟然会碰见赵云;两人心中不禁暗自庆幸,还好前者歪打正著地说出己方欲与南宋交往的实情,而没有蓄意隐瞒蜀汉诸人,否则情势难料。
回复沉著冷静的李淳风从容不迫地问道:「赵将军,风尘仆仆地赶回来,莫非已经知道在下访问贵国之事了?」
赵云点头道:「知之甚详!」
从赵云的神态来看,诸葛亮觉得前者皖口之行定当狻有斩获,於是神情愉悦地问道:「将军辛苦了!皖口目前局势如何?」
因为有外人在,赵云觉得有所不便,於是避重就轻地答道:「末将认为皖口是保不住了,绝对撑不过十天;因此,如何让前线的吴军主力,能够安全後彻到柴桑,将是东吴君臣面临存亡绝续的首要课题。」
语惊四座,让与会者闻言错愕不已,其中关羽与程知节两人更是异口同声地道:「赵将军,何出此言?」
赵云的个性诸葛亮非常清楚,讲话简单明了,更不会在外人面前畅所欲言,何况是事关军事作战的机密情报;然而,後者为了不让客人觉得突兀,却故作大方地道:「子龙,但说无妨!」
既然丞相都不介意有外人在场,亦即表示愿意和唐使共享情报,於是赵云侃侃而谈自己在皖口的遭遇,几乎让与会者听得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骄傲自负的关羽难以认同赵云的说法,觉得後者夸大其词,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意味,於是神情不悦地道:「关某认为不是岳飞或岳家军厉害,根本是东吴自己窝囊吧!」
黄忠不反对赵云的看法,只是不解东吴何以会招架不住南宋的攻击,不禁质疑道:「据我所知,伯言是继公瑾之後,东吴最有才干的统帅,在谋略及战术运用上具有独到的眼光;但为何在两军对垒时,没有先调查清楚对方的实力,伯言怎会如此粗心大意,连要塞集贤岭都落入岳家军手里,实在教人不解?」
在座的蜀汉将领或许对陆逊的评价不尽相同,却不反对黄忠的见解;倒是来自数百年後的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相当清楚历史对前者的评价,更明了陆逊是东吴的中流砥柱,理当不该如此不济才对。
李淳风与程知节两人惊讶、怀疑、不解的表情变化,全看在诸葛亮的眼里,因而语重心长地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所以,对陆逊及东吴而言,这是一场不公平的战争。」
众人闻言後,从不解的神情转换成恍然大悟的表情,同时解开黄忠的疑惑;其实,答案浅显易懂,主要是南宋知道历史、了解对手之故。
由於诸葛亮的感想,狻为符合自己的认知,关羽乃意有所指地道:「关某没说错吧!不是岳飞厉害,而是他们靠著历史击败东吴。」
相对於关羽的自傲,赵云就显得较为谦逊,於是有感而发地道:「难怪南宋统帅岳飞不在时,岳家军的将领仍可轻易地击退吴军,占领集贤岭;原因很单纯,不是陆逊、程普或吕蒙等东吴将领差,而是岳家将对他们认识深刻,因而取得对战的先机,占尽优势。」
李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