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明明白白的指出:“膏,所以泽发者;沐,涤首去垢也。”
所以,古代女子头发上本来就有油脂。用擦过头发的面帕擦脸,那不是往上抹油么?
简直就像是机械工人拿油布擦拭零件。只能越擦越油,不沾灰尘,当然也不能沾脂粉了。
其实古代女子脸上去油,就这两个办法是。用特制的水洗脸,比如用米汁(实际上就是淘米水)!
也有用桃花和酒调制的类似洗面液的东西,类似香皂的东西,在宋代已经有了,也常用。然后再用清水盥洗。
魏晋时期的贵族女子,把豌豆磨成细粉,辅以香料、中药,做成澡豆,使用时放入水中融化,就水洗涤,不仅能去污,且有一定消毒作用。
这当然那平常用不起了。普通女子只能用皂荚研磨掺入香粉。这个效果其实并不是很理想的。
擦脸的面帕要单独用,保持洁净。这两点做到,基本上没问题了。
至于头发之上,本来就要用膏沐。
没有膏沐,女子的头发只能是如沈端节《江城子》说的那样,“鬓如蓬”了。
但用膏沐之前,也要先去除头发上的油。这也就是为什么用米汁洗头的原因了。
何况,她们头发经常盘起来,要做发髻,这很影响头发的干净。
所以洗头时就很讲究。淘米水是常用的,以前是黄米,后来发展有大米,统称米汁。
加上润发膏,合成膏沐。当然,淘米水用第二遍第三遍淘米的最好。
其次还有草木灰之类,草木灰需要在水里搅拌、沉淀,之后过滤,这过程中溶解了碳酸钾成分,洗头发很有去油的效果。
皂荚谁也常用,不过比较麻烦,皂荚捣碎后要用水煮熟,用这个谁来洗头发。只不过味道不好闻。
孙思邈、李时珍都为女子头发洁净柔顺、去头油做过贡献,他们是讲究治本的,认为头发油,跟头皮有关系。
所以《千金方》和《本草纲目》中记载很多养护头皮,去除头油的药物。
比如皮哨子,抗菌止痒;尤其侧柏叶、丹参,能凉血消炎,控油有极好效果。
人参、当归、何首乌滋养乌发,“发乃血之余,血乃发之本”。中国民间也都认同这种说法。
这是在“化妆品”上下功夫。治标的。其实古代女子处理头发上的油,另有秘密武器。叫“篦子”。
贾琏听过梳子,但“篦子”后世千禧之后,已经很少有人见过了,但至少在上纪八十年代这东西还很多的。
有个词叫“鳞次栉比”,“栉”,实际上就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
梳子的齿比较疏,篦子的齿则非常密集。用篦子梳头,里面的杂物,包括头皮屑,甚至虱全部都可以输出来。现代没有虱子了,当然用不着。
篦子梳头,比梳子梳头舒服,可以密集按摩头皮。
这东西自古就是闺中物品,以前男女定情,就送篦子。
在古代女子头发美容的步骤中,篦子要比梳子重要。古人认为篦是栉之兄。
头发里面无杂物,包括尘土,头发才能丝丝柔顺,否则会变成一片毡。
这是梳子无法解决的。只能用篦子。
所以,古代善蓄姬妾的,都是“百钱买梳,千钱买篦”。篦子好,头发就好。
篦子梳头,让头发丝丝干净,然后用梳子。
精致的篦子制作很讲究,富贵者用象牙,贫困者用角。现在还有人做收集收藏。
篦子,才是古代女子头发去油,保持柔顺的秘诀。
因此,自己的这些女人们,包括家里面的这些姐妹们,哪怕是下人中的丫头们,她们梳头发的时候基本也都是有自己的篦子的!
王熙凤有一把象牙篦子,可一向是自己这婆娘珍藏的宝贝。哪怕是平儿,也有一把香樟木仔细雕琢的!
林黛玉那里有一把青玉做成的,贾琏之前也是见过的!
甚至就是他们这些爷们,平日里也经常用这个东西来梳头!尤其大朝会的时候,各种着装仪表,更是不能有一丝马虎。
再说了,为了保证fēng_liú倜傥,平日里妆容各方面,哪怕是男人也马虎不得,更何况是这些深闺中的女子们!
今日贾某人借着这个话题,很细致的交代了王熙凤几个关于后面一段时间各种面膜,化妆品之类的研发产品销售!
自己都做了规划,交给了贾芸,王熙凤这里也留了一个底本策划。
贾芸自然是可靠的,可是等到等到自己身在九边,长安城这边的事情,多少有些鞭长莫及,所以家里面的这群女人们也要发挥她们应有的作用!
甚至在自己走之前,芸哥和小红的婚事儿,也要给他们办了!
等到自己去了九边,还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夜长梦多,那可就有些赶不上了!
左右如今,该走的程序,两边都走完了!只差最后的举行婚礼了。
因为贾芸是白身,小红虽然脱去了奴籍,可终究还是贾府的家生子出生,婚礼仪式,也不需要走那些世家大族的繁琐礼节!
只要按照寻常规矩来,办得的热闹奢华些,也就是了!
左右如今大军集结,各种人事安排调度,等到各方面完全交接完毕,也起码还有十天半个月的!
如此一来,给这小两口办个事情,热闹一回,正好借此定下两家名分,也好安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