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呆板
这类人虽然也让人觉得无聊乏味,但比唠叨啰唆的人要少见,这正是他唯一可取之处。
当你和他交谈时,你必须极力寻找话题,表示你对他非常感兴趣,以便让他开口说话,可是你会发现自己这一切都将徒劳无功,你的辛苦和努力只会换来他冷漠的面孔和偶尔一两声的“嗯”。即使是最幸运的——可惜我从来没遇到过这种幸运——你会赢得他一句“是吗?”作为对你的报偿。
他是个凡事无动于衷、彻彻底底的呆板木讷之人,要想从他那里得到哪怕是一点点聪慧或礼貌的回应,要比登天还难。他那张马铃薯一样的脸永远不会有任何表情,他就是威廉·史泰格笔下的卡通人物在生活中的翻版——如果我们还可以把他称为“活人”的话。
喜欢争论
和这种类型的人交谈,无论什么话题都会遭到他的反驳和争论,结果让你措手不及。
这种人自以为懂得一切,所以他往往非常武断,不希望别人和他讨论,如果你的观点和他不同的话,他会不假思索地说你的观点是荒谬错误的。
例如,他会冲着你大声吼道:“你疯了!我的朋友,难道你不知道这个事实已被证明了吗……”
如果赶上他比较温和时,他会说:“不,很显然是你错了!我可以告诉你……”
这种人最令人讨厌之处在于,他作为结论的那些明显、武断而粗俗的话,都是你特别不喜欢听到的。
遇到这种人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同意他所说的一切观点。因为只要你稍作反驳的话,你就会陷入一场势不两立的论战。对于这种人来说,讨论或交换彼此之间的看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只想以“摩西十诫”般的权威迫使你同意他的观点。
意志消沉
这类人的行事原则只有一条,那就是世上众生都已深陷地狱,生命完全是多余的、是失败的:整个人类是由傻子、骗子和懒鬼组成的,凶恶的命运之神已经盯上他们了。在他看来,甚至连气候也变得越来越糟。
你只要和这种人待在一起一刻钟,就会不知不觉地有一大堆的不幸要向他表达,因为你已经被他这种想法感染了。本来你的心情还很好的,可是和这种天生的意志消沉者交谈之后,却会被搞得颓废懊丧。
我认识的一个女人正是这种人的典型。我们每次相遇时,她总是没完没了地向我倾诉她最近的遭遇——当然,她所说的全是坏事。
“我去买窗帘,”她可怜巴巴地说,“可是我等了10多分钟,售货员这才过来应酬我。其实她们一点都不忙,她们觉得我没钱,所以不怕得罪我,所有的商店都一样。你看,我的生活简直糟透了!你再看看我的健康状况!医生说,他不相信我竟然还能活到现在。我的整个消化系统都不行了,一遇到这种天气,我全身就会疼痛得很。你可能会想,我的家人总该知道关心体贴我吧?但那只是我的奢望罢了!”
上面只是“无聊乏味症”患者的几种类型而已。类似这种人不胜枚举,例如感情丰富的女孩子、身体壮硕的大男人,都有可能是“无聊乏味症”患者,而人们对此也已习以为常,但是,最可恶的是,这些无聊乏味的人却毫无自知之明,他们不知道自己有多无聊。他们还自以为是社会活跃分子、消息灵通人士,或受人欢迎的人,并以此而感到自豪。更恐怖的是,也许我们自己就是无聊乏味的人,却丝毫没有察觉到。
幸运的是,如果我们能仔细观察,还是可以从某些迹象和征兆中得到暗示,分辨出哪些行为是让人觉得无聊乏味的。
第一,听者流露出凝固的微笑和灰暗的眼神。
当我们谈论所谓的有关孩子的趣事时,如果听者的身体仿佛已经凝滞,微笑和眼神都变得呆板时,那么我们就应该立即停止,不要继续讲下去了。
第二,注意观察听者暗中看手表的动作。
如果在交谈中听者不断地摇晃手表,然后把它贴近耳朵去听,很显然他已经开始在诅咒我们了。优秀的演说家对这种动作就非常敏感,这也是令人无聊乏味的人应该注意避免的。
第三,听者的眼光游移不定。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是对方在提醒我们,我们所说的话已经失去吸引力了。例如,当我们应邀参加宾朋满座的鸡尾酒会时,偶尔会在某个角落捕获谈话的对象,使对方成为我们啰唆唠叨的牺牲品。对方借以逃脱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那急切恳求的眼光中,他可能会用目光向每一个经过的人求救。但是这并不管用,谁会愿意替这个傻瓜去受罪呢?这时,我们不妨设身处地地替对方着想,应该立即住口,不要再折磨对方了。
一些善于狡辩的人可能会反问:“‘无聊乏味症’和成熟、心灵健全又有什么关系?”没错,一个极其无聊乏味的人,也许同时是一个生活美满、关爱家人、依法纳税、资本雄厚的人,不过这种人毕竟还是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既然被称为“无聊乏味症”患者,就表明他的智慧、他的想象力和敏感性一定会很贫乏,而这些正是一个人建立健全的人格、获得他人良好反馈的最基本要素。
无聊乏味的人,既不可能了解自己,也不会喜欢自己,当然也就更无法成为他自己。他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